人是幸福的:男主子不幸福,女主子不幸福,太太不幸福,姑娘不幸福,侍候人的人不幸福,被伺候的人也不幸福。人无所事事时,就会无事生非,只从事一种工作时就会感到心里空虚。
莫泊桑《项链》中的马蒂尔德因祸得福就是一例,在丢失项链之前的日子里,她每日无所事事,经济条件虽然一般,但她不劳动,有佣人侍奉,不是抱怨就是叹息,小职员的丈夫百般讨好,都无济于事。
丢失项链后自己开始了劳动赚钱的日子,劳动使两口子生活很是充实。她能够持家,爱人可以不像以前一样总是讨她欢喜。对于个人和家庭而言,劳动起来都是好事。
叶圣陶在其作品《富翁》中,描述了一群得到黄金后都不劳动的人的悲剧后果,这不仅说明只有劳动才能创造财富,而且说明人在劳动中才能得到快乐。
我认为,除了吃饭、睡觉之外,对于一个健康的人而言,劳动就是人的第三需要。因为有了劳动,占用了你的时间,使你不去胡思乱想,节外生枝。这对于一个人很是重要:一个人,太过闲散,就容易生出一些不合常规的事,破坏和谐的生活。
…………
(三)
哲学后面的政策含义
今年河东省两会报到后,省教育厅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座谈,我发言时,就重点提出三点:
一是产学研综合大平台建设的意见;二是教育一定公办为主,这不能在改革中动摇;三是一定要强化对各级学生的劳动教育。
我提出,现在的离婚率为什么这么高?根本就是许多年轻人没有劳动的习惯。结婚过日子了,不能天天叫外卖下饭店,不能不洗衣袜,不能不清理室内卫生,于是就争端不断,小事积成大情绪,导致最后离婚。
因此对于一个人、对于一个家庭,不劳动是不健康的状态。对于一个国家,如果人们都不愿意劳动,而只想搞虚拟经济,这个国家产业就会空心。这既是一个很基本的哲学观点,也具有极强的政策含义。
总之,人在怎样的一种状态下生存是幸福的?是健康的?
我认为,经常性的劳动——脑力劳动或者体力劳动,是人类保持清醒,获得幸福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