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依依惜别

作者:郭振宁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一切语言都是空花泡影,与任何人的口语交际,都要始终坚持少说为佳的原则,迫不得已才用语言表达。

在很多场合下,表情、动作就足以达意了,而且模糊、朦胧的表达,更能给人以遐想。过于直率的话语,太明白清晰了,往往会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对人语言的误解,十居八九。因为各人的立场、阅历不同,对一句话势必会有不同的解释。所谓言多必失,话多伤人。因为一句话而导致整个人格被贬低,甚至将多年友谊毁于一旦的事,并不罕见。

这一条可以说是我二十年来最大的心得体会。我以前说话太多太碎,得不偿失,吃亏太多。今后一定要沉默寡言,举止稳重,表情严肃,眼神定敛。

沉默还有一个大好处。有些人你是越解释他越糊涂,越反驳你就越有气。此时你就要用一个“默”字,来对待那些絮絮叨叨缠夹不清的人,不要去接他们的话题。否则,你一旦接上话,就等于给他们的武器提供了新的弹药,也就更吧啦吧啦说个没完了。

只有沉默而含蓄,一个男人才会有成熟男性的魅力。当然了,也不能一味呆板。在一些场合,该说的话还是要说。但是不好听的话,千万不要随便乱说。忠言逆耳利于行,可是说出忠言的人,往往下场很悲惨。

……………………

2、读书

我创立了一个“读不写理论”。这是有鉴于写字太慢,太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了。少写字,尤其是严禁无聊的抄写作业、书法练字之类。我只在必不可少的记日记、写信函、搞创作之时写字。写字与读书相比,效率实在是太低了。

但是也不能矫枉过正,一个字也不肯写了。该写字的时候还是要写。比如一些重要的记事,方法总结之类,记下来可以防止将来遗忘,会有历史资料的价值。

我不主张读书时动笔写字,也没必要做什么笔记。所谓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理论,我并不认同。很多东西,忘了就忘了呗,就算记住了又能有啥用?我觉得读任何书,最关键的还是对核心思想的理解把握。死记硬背是没有什么大用处的。

……………………

3、坚强

我已经锻炼出了极好的心理素质。就算当初燕凤当众骂我“脸皮比猪皮还厚”,我也很快就挺过去了,并没觉得有多么难堪。

人生的一切遗憾、误会、缺陷、错误、损伤,错过的机会,失去的东西,都不必放在心上念念不忘。善于忘记是一种重要的生存能力。

要学会遗忘过去,抓住现实,着眼未来。面对一切打击坎坷,我们都要淡定,都要坚持到底,要相信一切危难都会有转机。

对我来说,过去的岁月里,尽管不如意的事有很多,但仔细推想起来,倒正是这些坎坷,才造就了我今天的超凡脱俗、出类拔萃。

对每一个人来说,当时的一切最终选择,都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