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二十分的孩子呢!
不吃饭的时候,不要围着他小跑,为了让孩子吃一口饭,自己半小时没吃。没收他的碗筷,饿了自己吃。
摔倒的时候,不要心慌意乱地飞扑去扶,微笑地对他说:
“没关系哦,自己站起来。”
上学的时候,不要做他的闹钟,如果迟到了,也要自己负责。
父母不能陪他一辈子,人总要在教训中成长。
上课的时候,不要每天都问明天什么课,然后帮他把文具和书本收拾好。
自己的东西要学会自己整理,如果真的忘带了,也不要送过去。
可以自己想办法解决,找同年级小朋友借一下。
学习的时候,不要一题一题的帮他检查作业,要自己检查。
如果错了就让老师来帮他加深印象,考试的时候也不会有人帮他检查错题。
未来的路,还是要孩子自己去走。
做妈妈的只能看着,但不会扶着;会帮着,但不会惯着。
……………………
春泥:菊子——分享得好哇!
雅雯:已读完,受益匪浅,感谢分享!
董美:怀着快乐的心,做着舒心的事,走着幸福的路,与有缘人一路同行,愿我们永远健康快乐!
建康:孩子两三岁时碰触了家中的玻璃杯、电源插座、剪刀等可能带来危险的物品,父母用训斥、恐吓甚至打骂的方式制止,理由是为了保护孩子的安全。
可孩子的这些行为,往往是出于好奇的探索和尝试,而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是其学习能力的基础要素。假如为了保护孩子,而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孩子上学后,我们常常又会抱怨孩子没有学习兴趣,做事缺乏主动性。
孩子有好奇心,该鼓励而不是扼杀。所以,提供一个安全、卫生、有爱、免于受到伤害的环境,教会孩子如何识别和面对危险,才是父母真正的职责。
父母该做的,是将可能导致孩子受伤的物品放置在孩子不易触及的地方或进行安全改造,并多通过书籍、故事、演示、实验等方式,让孩子明白危险行为可能导致的后果。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指向分离的,因为无论我们多么爱孩子,都没有能力陪他走完他们人生的下半程。真的爱孩子,是帮孩子建立起他照顾自己人生的能力。
……………………
岳燕:孩子每有一种失误,感受到失误带来的不便或损失,才会产生相应的调整需求,就像渴了自然想喝水一样。这种调整需求是每个正常孩子都会有的。家长不生气,不过分指导,孩子才能有机会主动调整。
真正的好习惯不是他人的要求,是即偿过了甜头,也偿过了苦头之后,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整出来的大致合理的安排。如果孩子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