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接纳自我

作者:郭振宁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链接

小芳:正在听课,发给大家,一位博导在给我们上课,送给大家,乐观积极的人比消极的人寿命平均长10岁,大家乐观些哈,啥啥都管他呢,开心一天是一天。[图片

横塘:下次录个音呗!

小芳:录了部分,讲得很好。

小村:下午全是漂亮的景,无聊的可以看直播。[图片

……………………

小才:身心合一,知行合一,天人合一。

小才:教育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孩子(学生)培养成“两脚书柜”或“人形机器人”!

小才:我们所期望的教育的“结果”或“效果”是什么?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也不应仅仅是流水线上的“标准件”或“螺丝钉”!

小才:从系统论的视角看,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作为一个“大系统”,要处理好三个“子系统”的关系:

1.“动力系统”(道德、信仰、价值观等);

2.“软件系统”(思维、知识、伦理、规则等);3.“硬件系统”(身体、各类证件等) 的关系。

目前的教育现状是:

1.“动力系统”,浮在表面。

2.“软件系统”中,片面强调知识积累和技能训练,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缺乏独立思考、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同时,人际交往、生活自理、适应社会等“实践”或“实战”能力也比较差。

3.“硬件系统”中,比较强调各类证件,但国民的身体素质在整体上仍然比较差。

小才:抓好“三个系统”建设,任重而道远……

……………………

小才:求助:请问哪位同学教高三语文?有事请教。

小才:好书荐书|《宇宙的智慧》

能量、物质、意识的关系

(一)量子力学

物质=能量+状态(粒子)

意识=能量+状态(波动)

(二)道家思想

能量决定物质,意识决定能量,超意识决定意识(认知)。

小才:人生的意义,在于提升意识能量的自由度,就是提升维度。

小才:现代科学(量子力学)已经发现,“物质”形式实际上是更微妙的看不见的能量的振动(粒子态),我们的感官将之理解为固体的物质形式。

无论是物质的形式或者是组成物质的能量本身,都是更为微妙的“全息宇宙能量场”可以感知、可以测量的振动,而这种场是由“意识”内在构建的。

小才:相对于低维的“物质”而言,“意识”是高维的能量状态。

小才: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大乘佛教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