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平有个朋友叫小杨。小杨与前夫生过一个儿子,叫小鹏。
小杨与前夫离婚后,儿子小鹏判给了前夫。小杨因为对小鹏没有尽到母亲的责任,而一直感到很愧疚。
小鹏的学习虽然很一般,但还算有运气,前几年通过春季高考,考住了一个本科,学的是土木工程。虽然那个学校不是重点大学,但将来找工作应该不成问题。
去年小鹏大学毕业了,先是在齐州工作了一段时间,是在河东建筑学院的一个下属单位,当一个建筑工程的测绘员。可是后来他嫌那里工作累,工资低,就辞职不干了。
然后小鹏今年上半年疫情期间,在家学习了一段时间,想考公务员,但是没有考住。好在下半年,他考住了一个在威海的铁路工程公司,属于国企,待遇还算不错。
小鹏这孩子很单纯老实,都23岁的人了,还从来没有谈过恋爱呢!
……………………
话说小杨与儿子的联系并不频繁,大约一个月才打个电话,询问一下小鹏的生活状况,并给儿子发个红包,有时候400元,有时候600元,聊表对孩子的关心照顾之情。
小鹏的性格也很耿直,有时候收钱,有时候不收,不是那种贪婪的人。但他不喜欢母亲老是打电话或发信息。微信的回复一般都很简洁,往往就是几个字,带着一种很不耐烦的味道。
小杨当然也没啥可抱怨的,毕竟从孩子七岁起,就是在前夫家里抚养的,自己只是在周末才接孩子过一两天,感情并不深厚。
尤其是孩子上初中住校后,联系就更少了。渐渐地小鹏明白了父母离婚的事,对母亲的意见就很大了。
从小鹏的角度来看,感情是养出来的,没有小时候的抚养,母子感情自然很一般。但是对小杨而言,毕竟小鹏是从她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还是母子连心,非常牵挂的。
——下文就是小杨与儿子小鹏微信聊天记录的摘录。
……………………
小杨:小鹏,你在家吗?
小鹏:在家。
小杨:现在疫情还很严重,不要随便出来!快收了。(红包600元)
小鹏:算了。
小杨:收了吧,这是妈的一点心意。
小鹏:收了。
小杨:嗯,照顾好自己!
……………………
小杨:上班了吗?这段时间在齐州?
小鹏:没。不上班了。
小杨:为什么不上班了?遇到困难了吗?
小鹏:太累了。
小杨:找一份对口的工作不容易,要珍惜!你将来的担子很重,谨记要学会排解心中的压力!
小鹏:你别管了。
小杨:在哪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