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里将儿童划分为五个年龄阶段: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岁),童年期(6-12岁),少年期(12-15岁),少年后期(15-18岁)。
秋实:不知道我找的这个知识恰当不恰当。
高宝:个人觉得划分还是比较科学的。
云舒:[链接]当一个孩子的成长源于内心动力时,他会迸发出怎样的能量?
……………………
小卢: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低谷。不同的是,有的人只会待在谷底自怨自艾,坐等转机,有的人却会靠自己的力量主动寻找出路,走出低谷。越在谷底,越要奋起,只有敢于迎难而上,才有解决问题的可能。
小才:洞察|2020最佳雇主调研报告。[文件
风云:[链接]于平凡处听惊雷——《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风云:在中国大地上,无论是土地革命,还是合作化运动,还是农村集体经济运行近三十年后的个体经营,都如惊雷一声,不仅使中国农村发生根本性变化,而且使整个中国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我们在《平凡的世界》中读出了许多……
倩钰:[链接]德勇:开心闻道的意境,理应是每一位读书人心底更为根本的追求。
……………………
小才:书里书外,自有天地。
秋实:家长不护短教育才有力量
一个孩子因为迟到被老师罚了,家长却说:多管闲事。一个孩子因为不听课被老师留堂了,家长却说:耽误我的时间。
老师可以不管孩子,家长却不能放弃孩子。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不该护短的是家长,最不该娇惯的是孩子。
有句话说得好:校园之外没有温室,长大之后没有儿戏。现在不管,外面的世界早晚会狠狠惩罚那些无法无天的孩子。
教育孩子要趁早,必须严管,必须惩戒,不能以爱的名义一味对孩子让步。
……………………
小才:洞察|跨界 + 通才 = 战斗力。[图片
小才:[链接]2020比尔?盖茨年度荐书:大器晚成,是大部分人的成才之路。
志刚:[链接]坚持做困难的事,必有所得。
秋实:做自己
想逃离父母的管控,和父母对抗,想成为一个独立的自己。却没有想到父母的社会的道德观价值观已经成为内化的我们,也就是说,我们对抗的不是父母,更是内在的父母影像。
对抗的目标往往不是改变,而就是为了对抗这个概念而已。
真正的对抗不是与父母对抗,也不是与内在的父母影像对抗,是做好自己,走出自己的路。
或者说逃离内化的父母,那才是活出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