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觉,作业太多了。我外孙女就12点才睡觉。孩子们太苦了。”
他说这话时,充满了对孩子的疼爱。
我问:“李老师,你们那时,在大学里有没有参加过劳动?”
他说:“有。大学就有工厂,叫校办工厂。”
我问:“这种方式您认为好吗?”
他说:“很好,学生可以到工厂实习,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很好。这种方式是学习德国的经验。”
我说:“现在德国的职业教育就是双元制,学生在学校学习与在工厂劳动是相结合的。”
我又问:“现在的学生学习负担很重,天天查文献、应付考试,与您那时相比,您认为这两种方式哪个更能很好地培养学生?”
他说:“还是我们那时更好。我们那时上学没费事,现在的学生,12点以前没睡觉,说是控制作业,可是都追求升学率,怎么控制作业呢?”
我分析说:
“这也不能只怨学校,不能只怨家长,问题就是现在的收入差距过大。人们都追求上好的学校,找好的工作。
所谓‘好的工作’就是收入高、就业稳定、有保障。这样的单位都设置了许多门槛,不上好的学校,就没有进入这些单位的机会。
主要还是现在农民工人的地位太低,广大的农村和工厂,人们都不愿意去,而人们认可的工作岗位又少,这是问题的根本。
所以教育的事儿,不能只从教育来思考,如果不改变这种分配状态,学生、家长和学校都还是不断地给学生增加负担。家长虽然心疼,但还是为了孩子一辈的幸福。
说真的,这样的学习状态,许多学生是不幸福的。而且最根本的问题是,社会并不真正需要这么多的学生来进行这样的学习。
可以认为,参加这样的竞争选择对学生和家长都是情非得已。而在这种无情竞争中许多学生的青春被无谓的浪费,这也是学生心理问题多、身体素质差的重要原因。”
交流过程中,我们还讨论了反*右、三年困难时期以及其它问题。
……………………
志刚:[链接]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这2种思维方式。
小才:[链接]《你好,李焕英》虐哭上亿人:贾玲一句话,揭露成人世界的扎心真相。
小才:如题|追求卓越,进无止境。
小才:[链接]贝佐斯:人生永远都是第一天。
志刚:[链接]只有当你的力量大过原生家庭的烙印,你才能超越自己的出身。
小卢:不是做所有事情都要越快越好,有时候慢慢来也是一种智慧。一味求快,可能会让人忽略眼前的美好,无法体会过程中的快乐。人生旅途的美妙之处,不仅在于快速抵达目的地,更在于享受每一个当下,欣赏沿途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