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婚育观念

作者:郭振宁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这件事已经反转了。而马某瑜本人是考察生育率下降的绝佳例子。

她当初是个大龄剩女,在33岁的时候还处于未婚未育状态,先后住在京城和广州,成天忙于工作无暇谈恋爱。就这么一个可能永远不婚的女人,一旦嫁去青海的藏区,马上就啪啪啪生了三个儿子。

她生三个孩子只用了六年时间,基本上是两年一个。一旦你不考虑月子会所、早教和学区房,马上养孩子的成本就大幅降低了。假设马某瑜没有闪婚嫁给一个“伪藏民”,她到现在大概率还是未婚未育状态。

马某瑜的例子很说明问题,在拥挤的环境中,你的基因本能会阻止你生孩子,而你的理性大脑则会用各种合理借口来解释不生孩子是正确的。等把你放到另一个不拥挤的环境里,马上你的基因本能就开始催促你生孩子,之前的那些借口立刻就消失不见了。

那下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我们还要跑去一线城市内卷呢?为什么我们不干脆跑去地广人稀的地方生活呢?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当前的主流价值观不允许你这么做。

对女人来说,现在的主流价值观是你需要不断的提升自己,不断的奋斗加班赚钱,然后用各种各样的高消费来展示高价值,以便于吸引更好的异性。而这一切,只可能在大城市才能做到,所以你除了去一线内卷之外,没有其他出路。这也就是大城市多剩女,穷困地区多光棍的原因。

如果你还没理解的话,你可以思考另一个问题:既然你们都认为养孩子成本巨大,那为什么绿*绿和黑*人不认为养孩子成本大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不接受你的这套价值观。你认为必要的支出,在他们看来是没有意义的支出,谁对谁错还真不好说。

上个月在美国发生了这样一起悲剧,中国学霸范轶然原是北大高材生,现在在芝加哥大学念博士,结果他不幸遇到一个黑*人半文盲随机杀人,被一枪爆头。范轶然是家里的独子,而那个黑*人有无数个同母异父或者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

从范轶然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现在我们就生一个孩子,然后对这个孩子拼命投资的策略风险极大。你还不如离开一线城市,然后跑去人少的地方多生几个。

随着育龄期妇女人数的持续减少,未来就算她们想生孩子也没有人生了,所以很快我们就会看到新生儿人数跌破1000万人,到时候不管什么政策都不可能扭转出生率的下降。但是,等到人口真的减少到一定程度,多生孩子的思潮又会成为主流,只是我们都活不到那一天了。

……………………

小洋:都要对方条件比自己好的,哪有那么多成功人士!很多人还走在奋斗的路上,因为金钱也不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志,说白了还是拜金主义,有几个说只要求对方诚事可靠,实实在在的。

治平:女人有几个愿意下嫁的?

小洋:先看工作,钱,财产,再说人品,即使男方像头猪,这就是悲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