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盖聂于秦秦于盖聂

作者:银枪暮雪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密宝库并没有被外人进入的痕迹,也就是说这份宝藏并没有出现在《文明》之中。

失去最大筹码,并面临秦势力日益增长的威胁,赵高转入隐藏之中;然而赵国遗族对此一头雾水,便有人以“人情”拜托盖聂探查此事。

而当盖聂追查到赵高时,赵高的刺客组织已经被兵、法二家联合剿灭,其本人也被押往咸阳,盖聂一路追踪,也就发生了宴会之上的那一幕。

显然这份“人情”并不能让盖聂不顾一切,所以盖聂在尝试不能之后便放弃了。

从嬴九与盖聂的那次交谈中,嬴九也感受到了盖聂对于秦势力并无恶感;虽然他是赵国人,但他对于赵国的归属感并不高,甚至说他更崇尚秦之武风。

在战国,这并没有什么稀奇的,虽然有那么多国家存在,但每个人的心中其实都有一种共识,那就是即便这天下再怎么乱,无论有多少国家,大家始终都是同一民族、同一族群,即华夏族群。

那时的国与国之间的争斗,更像是一个大家庭之间的兄弟在闹矛盾;那时所谓的国别,只是一种政-治的考量罢了。

所以对于那时的人来说,拜一人为主,那么忠诚就是第一位的了,曾经的一切身份都是过往云烟;很多人才,往往在本国不得志,都会前往他国出仕。

就比如说李斯乃是楚国人,尉缭子乃是魏国人,蒙恬乃是齐国人(并且最后攻破齐国的正是蒙恬),商鞅是卫国人,代燕太子丹刺秦的荆轲其实是卫国人……

盖聂虽是赵国游侠,但他并未向赵室奉献忠诚,他对于赵国灭亡前高层贵族不作为、昏庸、软弱更是感到寒心。

但作为赵国人,在他年轻时,他也曾想为国有所作为,但无人在意他这个江湖人士。

在这种忽视中,当时秦国所体现的欣欣向荣、开明、自信、对人才重视等等,与赵国的衰颓形成了鲜明对比。

即使这个时候盖聂投奔了秦国,也无人会说他什么,这叫良禽择木而栖。

(此处指的是同族间争斗,仅限于战国时期这种特殊情况,而非与异族之争;在对外战争中,任何倒向非我族类的,必定是民族的罪人!永远不能被原谅!)

但盖聂始终有自己的坚持,他一方面苦练剑术,一方面贡献自己仅有的能力,来维护自己所居住的一亩三分地的安宁。

最终盖聂成为战国时期第一剑客,也担得起一个“侠”字。

在人生经历中,盖聂也见识了各种悲剧,而且这些悲剧并不是一时的,而是一直存在,代代反复。

若是天下真的统一,这种悲剧会不会变少呢?这是盖聂心中的疑问。

…………

说起盖聂,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故事,那就是他与荆轲;两个人可不是什么好朋友,相反两人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在此先补充一个背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