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回奇眼识古迹偏门祸及身

作者:开润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村里有个习俗,但凡谁家盖房起屋,为图吉利,都要用五谷杂粮或银钱珠玉镶嵌在梁柱里,吴波找到物品,人们也就不以为意了。有些物品,看着精致漂亮,对村民来说,感觉并不实用,识字的人又很少,见过世面的不多,加之物质匮乏,这些物品多数被走乡串户的货郎拿去,仅换回了一些针头线脑、梳子、篦子、绣花手帕之类的小东西。

吴波年龄虽小,但他隐隐地感觉到,暗阁里面藏着的绝对是好东西,要不然,也不会隐藏得那么深,别人不珍视,那是因为他们得来太过容易。

再后来,他就算看出某幢房子里面藏有物品,索性也不再去取,省得便宜了那些江湖货郎。

也许是机缘巧合,他在自己家里的一根木柱里找到了一本线装残卷,《吐纳术秘籍》。吴波还在上中学,残卷里面的文字很难认,他只能从中看懂十之一二来。

他压根不相信什么奇功秘技,在现实生活中,从来没有谁看见过能力超常人。好奇心驱驶,他不时也会照着秘籍习练吐纳术。

不知不觉中,两年的时间过去了,十六岁的吴波突然力气大增,祠堂门前的铁枪杆他能够单手抓住平举起来,石锁石杠提在手里也收放自如。

在这青黄不接的时期,口粮是按计划分配的,经常是一半粮食一半野菜度过一年的光景。

吴波的气力突然异于常人,邻里并不感觉到惊异,有好事者反而有些幸灾乐祸,力气增长也就意味着饭量随之增大,老吴家的日子本来就不好过,口粮又没有多余的,吴波食量猛然间增加一倍,将会使全家雪上加霜。

只有吴波自己清楚,他是练习了吐纳术的缘故。

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吴波的父母仍然紧勒裤带,想尽办法挤出钱来供四个孩子读书,

为凑孩子们读书的生活费,几只下蛋的母鸡被吴母视若珍宝,她要等着积攒鸡蛋换钱,一个鸡蛋能卖几分钱,加上每年养肥的几头年猪,宰杀后能卖的全都卖了,四个读书的孩子,每个月都能按时拿到学习的生活费。仅留下的猪头猪尾和猪杂碎,吴父吴母都还舍不得吃,要等着孩子们每个礼拜放假才会割一点出来,除了孩子在家的这两天,他们平时吃的菜里都很少见到油花,背地里忍饥受饿毫无怨言,一旦看到孩子们拿着奖状回到家里,眼睛里便闪出亮光,一副笑容比喝了蜂蜜还甜。

一晃眼间,吴波已经满了十七岁,中学毕业,他不忍心看着父母受苦,无论父亲怎么规劝,都不愿意再去读书,遂辞别父母走出山村,直奔县城。

落凤村到县城有几十公里的山路,山里的气温比县城还低。县城坐落在一个南北走向的平坝子里,乌蒙山余脉像两根伸展的手指从东西两面钳住坝子,东面山头高耸险俊,常年云雾缭绕,奇峰怪石无数,常令沿海地区的游客流连忘返,新建的铁路顺着山脚贯穿,使乌蒙山区与内地变成坦途,形成一条南北交流的大动脉。

随着市场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