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亿的东西,很多时候也就收取1%以下的费用啊?不可能还按10%收费吧?
再说了,他们凭什么有这种门路?有这门路还叫白手起家吗?!
这操作怎么看都让人感觉,他们夫妇两个比那个出了收购资金的有钱人水更深啊?!
这时,联大又适时地给出了另一个信息:
当时,步方药业市场估值是1.9个亿,不是2300万!
而且还有其他好几家公司前来竞价收购!
虽然联大企业查只给出信息,不参与主观判断和刻意引导,但是个人都知道,这种情况下,竞价收购不说要远高于1.9个亿,起码不可能出现反向竞价、看谁便宜,最终用2300万成交吧?!
其实,斋小果查到的非公开信息是:
张雪艳的老爹是该市一位大员,不是市长或书记官那种本市尖上的头部大员,只是某个与商业有关部门的第一把交椅,有实权,正好管着这一摊,
话到这儿就要插个不算有用的信息,陈山其实是个上门女婿……
为了这次收购,他们先是清理掉原来的经营班底,换成自己人,然后经营业绩快速拉跨,
然后又故意放出不利于步方药业的信息,使其风评和股价大跌,
这才准备收购……
他们用的套路不算复杂,却是个一石二鸟的好套路,既换掉了原来一条心却跟自己没什么关系的老班底,换上了自己人,又让企业变得“便宜了”……
然后张雪艳他老爹通过操作,让其他竞价者成了陪跑,让关系户丁三山出钱,收购了步方药业。
出钱的关系户丁三山占了大便宜,用原来十分之一多一点的价格买到了优质资产,同时,陈山和张雪艳也赚到了第一桶金,
一石二鸟到这儿已经变成了一石三鸟……
这又是一个看似大家都占了便宜的好事,前提是忽略了优质资产贱卖和那些优秀的陪跑竞价者……
然而,这些非公开信息都是斋小果通过非正规渠道获取的隐秘信息,联大企业查是个正规企业,只能提供官方平台上已有的公开信息和对于信息的分析报告,不可能把这些内幕也曝光出来,联大企业查只是继续给出后续的公开信息,
比如步方药业被收购后,搞出了一种明明写着药健字,却被误导宣传成治病神药的神药心脑方……
这种骚操作也就在旧时代能用用了……
本来干了也就干了吧,很多保健品底线都是只要吃不坏就行,吃不吃得好看安慰剂效果,
结果,谁知这被当成治病药的保健品却吃死了人,还不止一例!
这部分信息公开渠道都能查到,所以联大企业查就给出了当时的法律诉讼和历史开庭公告信息,甚至还附上了裁判文书的文书编号和链接,供想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