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不是学校自己心血来潮想出来的课,而是之前发出调查,看学生们除了本专业必须修的那些课以外,还想学什么。
起初根本就没有这么个奇葩课程的,
后来临近年关,大家快要回家的时候,有人回忆起从小到大每年过年被自家七大姑八大姨支配的恐惧,于是就提出了这个心愿课程……
紧接着,众人就仿佛唤醒了潜在需求一样,把这门心愿课程以极快的速度顶到了票数最高位置……
而且不仅仅是学生们想上这门课,就连老师和其他教职工们也要求旁听……
好吧,看来这方面的需求是个刚需来着……
于是学校就专门聘请了一位牛人大佬,在体育馆中给几千人上大课!
这位牛人曾经20多年的工作经历包括但不限于:
接受投诉,社区、民政等一线调节矛盾,给钉子户做动员等等……
好吧,显然对于如何避免跟亲戚把天给聊死,有些用力过猛、大材小用了,
但你挡不住人家的方法确实管用啊……
这位老师先让学生们进行自我归类,
如果认为自己是考试不需要复习,直接临场发挥就很牛的天才型选手,那么可以选择重点听各种应变技巧;
如果是那种需要考试前总结各种题型,然后往题型、公式上套的普遍性人才,就用第二种方法,
也就是提前给自己可能遇到的亲戚归类,比如人口代际划分、家庭是否和睦、家长工作性质、孩子是否省心这些划分方法,
根据每一种性格定位,然后针对对方所谈论的侧重点,再套用不同的公式进行应对……
老师说,大部分人都跟他一样是个普通人,适合选择后者的总结归类公式应对法,
还说了当年自己去调解矛盾、动员钉子户,包括后来做公关的时候,也要搞事先的背景调查才能更有针对性。
而联大的学生和教职员工们,基本上处于两者间的过渡阶段,也就是正在从总结题型套公式型,向天才学霸遇题直接思考出来的类型转变,
于是他们根据自己的情况,为了过年回家后能更好的pua各种善意的、毒舌的、秀优越感亲戚们做准备,选择了全听、全学……
就他们这么个降维打击似的教育方法,教出来的人能不厉害吗?
潘晨伊这还算好的,就是用转移重点等基础方式,将聊天内容从容易不和谐的方面向和谐方面引导,并不会反客为主地进攻,
比如简单一点的,聊对方的另一半工作如何、一个月赚多少钱,孩子学习怎么样、有没有前途,顺便给熊孩子介绍点提前查好的题库和补课班,
更没有用出更高级别的套路……
不过,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跟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