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番外佛教名山免费

作者:雾雪精灵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文殊寺,它初建于北魏时期,历代重修。明永乐时,喇嘛教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大弟子蒋全曲而计到五台山传扬黄教,这是黄教传入五台山的开始。永乐以后,蒙藏教徒进驻五台山,大喇嘛住在菩萨顶,这里就成为黄庙之首。

灵应寺

灵应寺创建于隋代,坐北朝南,原有山门三间,门额悬挂‘敕建大台北顶’巨型匾额。东西两间,内置石碑各三通,石碑记载了历代对灵应寺的兴建等情况。灵应寺位于台怀中心寺庙集群区南,坐落在陡峻的梵仙山顶端

灵应寺

灵应寺

。梵仙山南侧和东侧,是馋岩石壁,西侧与中台山脉连结,北侧是陡坡,有一小道通向山顶寺庙。《清凉山志》称,昔有五百仙人在此山饵菊成道,并转引诗曰:“山头紫气日长浮,上有仙人汗漫游。饵菊换教风骨异,白云影里去悠悠。”站在台怀腹地南望梵仙山,但见尖尖的山顶伸入云空,尖顶上座落的寺庙建筑在蓝天背衬下显出剪影,真象有几分仙山灵气似的。[3]

殊像寺

殊像寺

殊像寺

殊像寺是供奉文殊菩萨的寺庙,始建于唐代,元朝时期重建,又毁于火,明代成化年间再建,其中佛龛的背面塑三世像,即药师、释迦、弥陀三佛。三佛居于文殊背面的座上,不合一般寺院惯例,颇为特殊,两侧有五百罗汉。

龙虎寺

龙虎寺在显通寺东,是一座喇嘛庙,唐时初创。明弘治年重修。龙虎寺还有一种奇观,后殿中心有一座活动莲台,是一木制圆形佛坛,坛上周围雕有波涛和十八罗汉渡江,当中荷蒂上有木制大型花瓣,内雕方形佛龛,四方佛分坐在佛龛中,莲台设有中轴和轮盘,操纵机关时莲台旋转,莲花一开一合,四方佛时隐时现,这叫做“花开见佛”。

五台山上降雪峰

降雪峰上龙虎寺

龙虎寺内驻文殊

文殊师利妙法王

碧山寺

五台山除五大禅处外,名寺还有金阁寺与碧山寺等。碧山寺是五台山最大的十方禅寺,佛经称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十方。十方禅寺是可以使各方名僧来作主持的禅院,又叫十方刹。

重要地位

五台山在隋唐时已经名声远播,宋代以后,日本、印尼、尼泊尔等国的僧侣与五台山都有往来。从五台山源远流长的兴始发展中,我们不难看出它在四大佛山所占据的特殊地位。它不仅生动翔实地记录着中国佛教文化的更新发展过程,同时还展现着佛教文化的光明与进步。作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五台山,千百年来吸引着十方世界与中国各地的佛教僧侣、教尼、信众、居士以及教外的友好、亲朋、佳宾、贵客等去往五台山游览、参拜、学习。但是,去往五台山路途遥远,交通需要多些时日方可到达,因此每年去往五台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