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暖色调

作者:纵马昆仑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全都投在你身上,也好过现在受伤。

袁惟仁的词,总是善于从生活中捕捉灵感,包括那瑛另一首代表作《征服》,也是他的作品。

不像未来,很多歌手被夸是唱作俱佳、创作型鬼才,但歌词要么狗屁不通,要么为赋新词强说愁那种无病呻吟,还来回重复毫无意义的词。

如果抛开旋律看,简直就不忍直视。

还鬼才……要不是顾忌,宁远当时就想喷鬼嚎还差不多。

不过,歌听多了,宁远也有自己的判断。

大众更关注歌手,觉得一首歌能红就是歌手的功劳,各种追捧,但宁远恰恰相反——

他觉得,首先曲子才是一首歌的关键,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歌,就算改换歌词,该好听依然好听。

就像当年被霓虹国音乐养活的香江、宝岛歌手,尤其是she,那些大热的歌,大部分也都是把国外的曲子填上中文词,不照样火成亚洲天团。

其次就是词,好的词是加分项,浅显易懂又朗朗上口是及格线,如果在这个基础上,有意义或者有内涵,就更凸显逼格了。

当然,曲好词不好的歌能火,就像那些口水歌,但词再好,曲不好也火不起来,自然是曲更重要。

所以宁远更佩服那些词曲作者,一首好歌,只要是适合这首歌的歌手,给谁唱差别不大。

至于有些原创者没唱火,被翻唱的给唱红了,那也不是因为歌手本身,而是演唱以外的因素。

宁远当年听音乐圈的一个朋友说,那时候只要有钱又想进这个圈子,就去找那些大腕买歌,很多歌手那时候都是那样火的。

那个朋友提到一个叫做陈少华的歌手,93年的时候,陈少华经过朋友的介绍,带着哥哥给他的二十万,到羊城找到了音乐制作人朱荣。

陈少华希望朱荣能为自己制作一张音乐唱片,而朱荣认为爱情风格的音乐作品这时候太多了,很难在音乐市场有发展空间,在跟陈少华沟通后,最终选择了思乡风格的基调。

在曲子谱好之后,朱荣又邀请词作者陈树填了词。

就这样,一首《九月九的酒》到了陈少华手里,然后就火了。

最终带给陈少华的回报,当然远超投资的二十万,也让他红遍大江南北,还拿到95年十大金曲奖,而这可是有销量认证的。

只不过,陈少华后续作品没有这种歌,终究还是昙花一现。

宁远最后一次听到他的名字,还是十年后被朝阳群众举报的新闻,尽管这里面有跟黄海波一样的狗血内幕,但错了就是错了,毕竟苍蝇不叮无缝蛋。

《梦一场》播完后,宁远又放了《愿赌服输》,悠扬的旋律,把宁远的思绪也拉到以前,很多记忆也浮现在脑海中。

直到下午三点多的时候,宁大强他们回来。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