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宁远出状况

作者:纵马昆仑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出问题、解决问题三部曲。

而海岩之所以能脱颖而出,主要在于他擅于挖掘人物本身,不会给角色脸谱化、那种非黑即白的定义。

或许有人说,你给一个坏蛋加这么多戏,还探讨她内心的变化、挣扎,这是给她洗白吧。

但海岩却有自己的理解——创作这种类型剧的初衷是什么?

总不能每一部戏都是坏人被绳之以法,好人欢欣鼓舞,那样的大家看多了,疲乏了,就会当成一个解闷的消遣,而不会思考太多,只知道最后坏蛋完蛋,就够了。

警示。

海岩觉得这才是拍这种剧的初衷,坏人不是生来就坏,他又是怎么变坏的——每一个观众,都可能是那个坏蛋没变坏之前的样子。

当观众看到跟自己类似的角色,最后却变成那个样子,就算不会过多的思考,但也不会无动于衷的觉得跟自己无关。

思考了,才会震撼,一念之差就是天堂和地狱,好人和坏人,有时候只缺一个机会。

就像被蛇咬了,大部分片子的着重点,都在怎么费尽辛苦的把蛇抓起来的过程,以及结果——抓住了。

最后杀了或炖汤或烧烤,大快人心。

至于被蛇咬的人,依然无法改变。

为什么被咬?可能……运气不好?

反正跟我有啥关系,我哪儿知道!

而海岩,想的却是为什么不能预防?

着墨点可不可以详细讲一下遇见蛇之前,遇见蛇的过程,以及蛇为什么咬他?

这就是警示意义,而不是单纯的说教——那么做不对!

赵保刚拿到这部剧后,如获至宝,在剧组前期筹备的几个月里,他已经翻烂了两次打印的版本,现在拿在他手里的,是第三版,而且已然卷边、泛黄,还有些烙印——烟灰烧的。

其实赵保刚对自己的戏一直都是很认真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确认无误,所以对环节中最重要的演员,更严格。

宁远之所以可以晚几天到,也是因为前一个星期,都是剧本研读,宁远保证自己虽然没到,但也一直在看剧本,赵保刚这才答应。

不过赵保刚也说了,最后一天,就是研讨。

“你要是没看,可不要怪我不讲情面,哪怕你有老李他们撑腰。”

而上面那些,就是宁远在研讨会上滔滔不绝的话,看似脱离剧本,但却听得赵保刚和海岩连连点头,甚至海岩看宁远的眼神都多了些小星星。

这小伙儿,还真不是盖的,懂我!

到最后,宁远才缓缓说道:

“肖童这个名字,其实就点出了实质,他就是个孩子,天真,为了爱可以炙热勇敢,眼里揉不了沙子。而欧庆春和欧阳兰兰,实际上就是两个极端,一个非常有原则的理性、较真,一个毫无顾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