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好事终成

作者:三番公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会的原有逻辑,人们的习以为常,在九十年代中极有可能成为一部分人自我禁锢和自寻麻恼的内生原因。如果说八十年代是我们这个社会开始变化的预热期和蓄势期,那么九十年代则会进入起跑期和促进期。”

此时,菜开始陆续上来了。乔凡雨让大家先尝了这里的凉拌豆腐后说:“豆腐,皮蛋,榨菜,都是司空见惯的东西,为什么在这里就做得很好吃?这个道理很值得深思。就像喜新不能厌旧一样,一个人的本事绝不在粗疏的敢于舍弃上,真正的功夫应该在会舍与善取的巧妙结合上。成,老师,对吗?”乔凡雨对成德的新称呼叫得颇费劲。

成德咽下了菜后说:“凡雨,你看得很透,也很对。前天晚上梦宁的爸爸和我通了一个真正的长途,历时将近一个半小时,昨天晚上你们外公又给我打了差不多三刻钟的电话,他们两位资深商人与我探讨的话题几乎是一致的。虽然目前促进我们这个社会进步的意愿日益强烈了,可是很多基础性的客观条件并未真正成熟,可能还需要经历一个深度破冰期。例如目前许教授的那项技术,要从现在的实验室成果,向未来真正的市场化商品推进,过程一定不会一帆风顺的,路还要走一段。而现在某些激进地改变社会现状的概念和口号叫得太响了,恐怕会帮倒忙,甚至出问题。我们这个社会的内在结构和历史逻辑是非常复杂,甚至是怪异的,没有一蹴而就的可能性。所以他们两位的意见是先稳一稳,看一看,当前采用小步稳走的办法,将一些可行的前期工作先尽量做妥,但不宜大步快进。另外,他们两位提出让我这个阶段去美国待一段,将好的技术如何转化为真正的生产力?这个过程真正摸透搞懂,为下一步的机会做好必须的准备。”

听到这是,莉莉的心一下子沉重了起来。难道自己与想要的生活,注定只能擦肩而过?自己期待的幸福将会遥不可及?

乔凡雨问:“你要是离开了,那许教授的技术谁来继续负责推进?”

“应该会从香港派新的人过来。而且我听你们外公的意思,他可能会考虑用恰当的台湾人,这样与日方更好对接一些。应该就是这几天吧,他们两位就会与你凡雨和梦宁沟通这个问题的。”

林梦宁说:“,您是怎么考虑的?这不是件小事呀。”

成德说:“我本人当然愿意花段时间去美国学一学,看一看。但,也得好好听听莉莉的意见,看看她愿意不愿意一起去?我不想让自己的狼狈生活状态再继续下去了,后年我就要50岁了。”说完,他看着身边的莉莉微笑着。

莉莉此时真有放声大哭一场的冲动,幸福原来可以这样就到来了?这是天意?还是......

林梦宁笑着对低头而坐莉莉说:“莉莉,面对成德叔和你之间的好事终成,太让人感慨了,我想起了李商隐的那首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语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语时’。作为20多年的好姐妹,我真心祝福你们的天作之合,祝福你和成德叔的明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