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 海派菜系

作者:甜沫但不甜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他们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开始吸收沪市本地的海派菜系特色,研创出了诸如奶油广肚、白汁冬瓜方,也就是奶油冬瓜等有西式特点的菜肴。

在此期间,也诞生出了蚝油豆腐等吸收借鉴了国内其他菜系的川菜。

等到抗战开始,酝酿了川菜进入沪市的第二波高潮。

云贵川在那个时期成为大后方,大批工人和学校内迁,当地人便把这些人称呼为‘下江人’。

称呼取自古诗词‘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因为战事背井离乡,来到大后方以后,又因为国仇家恨,不少人开始怀念‘家乡味道’。

这么庞大的消费群体,当地厨师肯定不会放过,便开始参照他们的“家乡记忆”,烹制出一些味觉清鲜甜软的菜肴。

川菜厨师都称呼这种菜为‘下江菜’。

‘前方吃紧,后方紧吃’,这里面吃的,便是‘下江菜’。

在行话里,‘下江菜’指向性十分明确,就是指川府以外的各种菜系,也包括了早年间进入沪市诞生的海派川菜。

本地厨师一直以来都不承认海派川菜就是川菜,认为这是外地菜。

而且自从川菜入沪以来,在一些川菜厨师中巧妙诞生的‘海派川菜’,时至今日依然是川菜厨师之间引起颇多争议的话题。

“您二位是沪市本地厨师,钱师傅是海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王师傅又是海外传播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先行者。

对于海派本帮菜,我了解的远不如二位清楚,所以这次的工作,还要多依仗两位出力。”

杨振兴一上来,就把自己的位置摆好,直接把姿态摆清楚。

钱师傅和王师傅心里受用,表面上连连表示不必如此。

“杨会长不要这么客气,我从很多大师傅那里都听说过,知道你对国内菜系,还有西方各国菜式,都有很深的研究理解。

我们不过只对海派本帮菜理解的较多,有许多地方还是需要你的帮助。”

“是啊,杨会长出的几本‘新中餐’概念菜谱,我都有认真拜读。

不管是国内各菜系之间的融合借鉴,还是中西餐之间的融合,我自问自己达不到杨会长那般理解高度。”

面对两人客气的回答,杨振兴毫不在意。

他摆摆手解释道:“我虽说擅长国内几大菜系,但也有强有弱,就拿淮扬菜来说,我在这方面投入的精力,就非常少。

虽然在川菜上下了不少功夫,其实因为争议问题,我对海派川菜并没有二位想象中接触的那么多。”

通过前文介绍,不难发现国内的海派菜系,只出现在长江沿岸。

为什么海派川菜不去找鲁菜、粤菜,反倒盯上了淮扬菜、本帮菜,离不开长江的联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