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不能确定这段时间有进步的队员,接下来会不会陷入瓶颈,而现在表现不算好的队员,后期技能会不会突飞猛进、进步明显。
我的建议是等再过一个月,教练组充分采集完信息后,通过综合反馈来的消息,对队员们这段时间的成果有个具体的了解。
那时候再举行第二次‘黑箱子’淘汰比赛,我们也能更加从容选择谁去谁留。”
其他教练基本也都是这个意思。
他们认为两次队员淘汰比赛的时间间隔太短了。
通过上次比赛结果,教练组刚针对每名队员布置了新的针对性训练计划,现在才刚开始执行。
如果这时候就立马安排第二次淘汰赛。
他们都担心由于反馈太少,错误的把不该淘汰的队员淘汰掉。
还是那句话。
表现好的不一定适合团队,有些地方表现不好的,或许就是组成团队里的重要一环。
见大家都反对,而且理由也让人挑不出毛病。
杨振兴便放弃了自己顺势想出来的想法。
反正这个想法不过是突发奇想,其他人同意还是反对,都没什么关系。
于是他便说道:“既然如此,那就先再训练一段时间再安排吧,具体看一看现在的队员训练效果如何。”
不过他没有说的是,与其再等一段时间,还真不如现在就快刀斩乱麻。
早一天缩小最终队员名单范围,就能早一天让固定人员加深彼此之间的默契程度,磨合队伍之间的配合。
并且有教练组在一边看着,可以随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
就跟运动员一样,平日里一些习惯,在国际赛场上,可能就是导致成绩不好的原因。
比如各种技术动作、发力动作等等,都要进行调整。
厨师也是如此。
平时的一些握刀习惯、处理食材的习惯,放到国际比赛上,就是会被扣分的地方。
这些习惯早已固定下来,想要调整,就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调整队员个人习惯,教练组早已经开始着手。
但也要考虑到调整后的问题。
因为技术动作等方面调整后,原本操作的节奏势必会出现变化。
如果还像现在这样,几十个人隔三差五变换组合,团队人员不停轮换。
为了配合队伍的节奏,队员个人肯定要让自己的节奏继续变化。
一方面会让原本调整后效果达不到预期,也会让队员出现混乱,不知道究竟该如何是好。
把队伍精简下来,团体赛就只留下最多十五个人,轮换也不会出现较大幅度改变。
这样一来,队员们不需要太多为整个队伍调整节奏,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