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师承为书友们

作者:甜沫但不甜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罗国荣一直跟着黄绍清四处跑。

33年,二刘战争中,刘文辉兵败退守雅安。

罗国荣经过师父黄绍清等人的推荐,到进入到蓉城赫赫有名的黄敬临开办的姑姑筵深造。

说到黄敬临和姑姑筵,相信是个川府人都不会陌生,这可是私房川菜的鼻祖。

而且黄敬临大师也是当时当之无愧的大家、宗师。

他可以说是川菜最早的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

因为黄大师不光能告诉你烹饪技术有不同技巧,火候有若干种,汤有几十样。

关键是他还能把这些头头是道的东西落实到纸面上,写成文字。

并且有时候还给学生们讲课,每次都会按照不同技法分门别类传授。

在九十年代初期能有这样的见识和能力。

说他是了不起的川菜宗师都配不上他实际为川菜做出的贡献。

在黄敬临这位又会做菜,又会教学的大师手下,罗国荣大师的烹饪技术得到了显著的升华。

他把师爷王海泉一系的大刀阔斧和黄敬临一系的温文尔雅巧妙结合到了一起。

为日后的大爆发打下了坚实基础。

也让他成为了现代川菜嫡系的继承人之一。

36年蒋委员长派参谋团入川,在渝设立行辕。

当时在西康的刘文辉派丁次鹤赴渝周旋,同时授意他高薪挖角罗国荣。

挖走罗国荣后,在二十四军驻渝办事处搞了个班子,专门办伙食打关节。

当时党元老林森、贺国光、孔祥熙、宋子文等人都是座上宾。

罗国荣也倾其所能,大显身手,得到了众人的一致好评。

林森还专门赠送了一道手书川菜圣手的金字横匾给罗国荣。

川菜圣手的名号也在这时候不胫而走。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口碑后,41年罗国荣回到蓉城自立门户。

由李广甫、祝玉龙等多位军政大佬资助,在今天锦江剧场旁边创办了川南堂颐之时。

当时蓉城大书家盛光伟、大学者谢无量、文人杨啸谷、大画家张大千都跟罗国荣相交莫逆,是饭馆的常客。

这里面还有个小插曲。

当年张大千招家厨,一位厨艺不算顶尖,但人品十分好的年轻人来应聘。

张大千看他年轻,技术也不算最好,本来不打算录用。

后来经过罗国荣劝说才留下来,并事厨多年。

这个人就是人称霓虹川菜始祖、匠人、川菜名师,自贡人陈建民。

如日中天的罗国荣在这个阶段收了很多徒弟,其中就包括黄子云。

剩下有资格称为川菜名师的还有白茂洲、陈志刚等人。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