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只有少部分是类似《随园食单》、《清异录》这一类的古代饮食文献和文化史书籍。
菜谱中间,杨振兴经过整理,发现很大一部分菜谱,要么是曾经的各个城市饮食公司编写的,要么就是劳动部等部门组织编写的。
大部分参与编写的,都是各地的财贸学院、饮食服务技工学院等院校,还有一些饭店饭庄。
而且有点大饭店或者是饭庄,还有单独整理出版一些菜谱。
比如沪市锦江饭店的主打川菜,其次是粤菜,就有出版川省和粤省菜点精选。
京城国际饭店,则有编写京城菜点选编一书。
其他的像鸿宾楼编著的《京城鸿宾楼菜谱》、又一顺大厨杨国桐编著的《清真菜谱》、西来顺大厨李为民的《清真美味30种》等等。
毕竟他家里在京城,很多都是京城的一些清真饭庄的菜谱。
甚至杨振兴还看到了几本火车上的餐车菜谱。
杨振兴没坐过火车,看到这些菜谱上说火车餐车不乏海参、鱼翅这类高档菜式。
让他突然很想要坐一次火车,去体验体验火车上的餐车,制作的这些高档菜水平到底如何。
如果说这些书里面最全的,当属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十一册《中国名菜谱》和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十二册《中国菜谱》。
里面可以说罗列了全国各地所有菜系的名菜和高档菜。
在就是还有几本外面不曾见到过的美食杂志,杨振兴没来得及看,也不知道这些杂志都是些什么内容。
等所有书籍菜谱都分门别类的整理好,杨振兴抬头一看表,居然已经快凌晨三点了。
没想到不知不觉已经这么晚了。
他马上把书都再次放回箱子里,脱了衣服躺床上抓紧时间睡觉。
不出意外,第二天杨振兴顶着个熊猫眼,跑去培训店里面的厨师。
幸亏他现在还年轻,忙活了一会儿之后,整个人就精神起来,没有了睡眠不足的影响。
随后的几天时间里,杨振兴每天晚上下班回家之后,都会抓紧时间整理这些书籍。
打算等到所有厨师都培训完之后,就立刻开始着手准备研究。
与此同时,杨振兴还特别打电话联系了劲松职业学院的西餐主任侯德成老师。
在把自己的目的跟对方讲明之后。
侯德成老师十分痛快的又给了杨振兴一箱子自己珍藏的西餐菜谱和西方食材大全。
不过让杨振兴头疼的是,这些资料全都是外文编写的。
几乎没有英文,全是法文、意呆利文和德文。
听侯德成老师告诉杨振兴,这些菜谱和资料,都是对方年轻的时候去当地实习工作的时候购买收集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