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3章节目播出的影响

作者:甜沫但不甜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导致原来文泉春三家店每天只需要准备一锅高级清汤,现在准备三锅都可以卖完。

多出来的那两大锅高汤,全都用来做这道菜了。

搞的杨振兴新收的四个徒弟都快要疯了。

刚结束刀工训练,开始练习颠勺的他们,两个被分配到骡马市店,另外两个分别分配到煤市街店和崇文门新世界店。

从早上到店里开始,一直到晚上打烊下班,别的什么都不干,就只需要他们闷头切文思豆腐。

杨振兴的这个决定虽然有磨练徒弟的想法,但更多的还是出于支援上的考虑。

毕竟文思豆腐不是随便来个人就能切好的,刀工不熟练可切不出来。

店里面说实话只有每家店的主菜,也就是砧板师傅水平足够。

吴立俊四个人也就仗着刚结束刀工练习不久,手还没有生,加上杨振兴的练习标准要求严格,才有资格去各个店里支援工作。

就这样也不是说每块豆腐都能成功,失败率还是有三四成左右。

别看失败率不低,比起其他砧板切配学徒或者帮厨,他们的成功率已经很高了。

其他人甚至连成功率三四成都做不到。

节目的宣传让更多人知道了杨振兴和文泉春,也吸引了很多人前来一探究竟。

看着店里面墙上挂着的杨振兴和几任副总理甚至跟主席的握手照片,还有许多知名艺人来电吃饭时的合影。

再加上各种获得的奖项跟颁发的铭牌,大家都深深体会到了杨振兴的厉害之处。

同为老字号,文泉春哪怕已经有数百年历史,但是跟京城其他老字号相比名声不显。

经过这次节目上的宣传,文泉春的地位一下子跟京城许多鲁菜老字号比肩,在名气上成为了同一层次的存在。

这可让杨兴盛还有他的几位师弟欣喜不已。

原本都不怎么去店里的老人们,这几天几乎天天都打扮的利利索索,一大早刚开门就跑去店里招呼客人。

遇到喜欢研究的吃主儿,还会坐下来跟他们介绍文泉春的历史。

以前只在皇亲国戚之间流传的‘高汤杨’的称呼,再次在京城被人提起。

并且配合着用高汤制作的开水白菜豆腐、跟用高汤下饺子这一点,彻底的坐实了‘高汤杨’的名号。

刘建业、许南还有钱振华看的十分清楚。

借着这股东风,公司旗下的鸿兴饺子馆迅速把第一家店开了起来,并且第二家和第三家分店也都选好了地方正在装修。

虽然饺子馆在名字上有蹭钱振华老东家鸿兴楼的嫌疑,饺子馆现在门店数量也只有一家。

但是吃饺子去鸿兴饺子馆已经成了许多爱吃之人之间流传的一个共识。

钱振华还抽调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