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2章 那灯何曾熄灭过?

作者:连山易子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 并没有学子在封青岩身上,感受到“清幽平淡”,更不要说“静”了。

若有,亦只是冷。

因而有一些学子忍受不住,就背起七弦琴一礼离开。

灵水桥上的这一幕,令引起不少学子的好奇,甚至连教习都来围观了。

书院门前,君行碑旁。

有数名教习诧异眺望灵水桥。

“观人就能提升琴艺?”

有年轻的教习就忍不住摇摇头说,实在太匪夷所思了,“虽然观的乃是三鼎君子,但是……”

年轻教习停顿一下问:“你们可是从三鼎君子身上,感受到‘清幽平淡’之息?”

其他教习皆摇头。

“这‘清幽平淡’之息,是什么?”

那年轻教习又问,他亦有些糊涂,不理解何是“清幽平淡”之息。

数名教习再次摇头。

“静。”

一个老者声音传来。

教习闻言就转身,对着从书院里走出来的老者恭敬一礼。

老者摆摆手,示意不必多礼。

这老者正是和大教谕百里?仪婪馇嘌易鞯茏拥睦险撸?照拢??悖?衷平酢k?淙徊皇谴蠼腾停??窃诮腾秃徒滔爸校?心?蟮耐???梢运凳墙龃斡诖蠼腾偷睦辖腾汀

而且境界更是不输于大教谕,两人皆是文相境。

“静?”

那年轻教习诧异问。

其他教习亦投来好奇的目光。

“静,乃是琴者至高的一种境界,‘清幽平淡’是‘静’的初现。倘若学子,真能从‘清幽平淡’中得窥门径,说不定能入品。”老教谕章秀想了想说,“静,乃是琴君的境界……”

老教谕看了一眼教习,又言:“其实,琴之九德,即是琴者九种至高的境界,只要琴者得其一德,即可踏入琴君之境。”

“原来琴之九德,亦是一种境界。”

有教习感叹,他对琴知之不多,并不太了解。

所谓琴之九德,即:奇、古、透、静、润、圆、清、匀、芳。

“静,谓无贶飒,以乱正声。”

老教谕一边晃着脑袋,一边说:“人若有德,高山仰止,是为鼎君子;琴若有德,景行行止,是为琴君子;琴乃君子之器,象征正德之气。”

在教谕说话中,又有学子起身离开。

“如此说来,君子青岩身上,真具有‘清幽平淡’之息?”那年轻教习诧异说,“这是否与为三鼎君子有关?”

“琴之九德是琴之九德,人之九德是人之九德,两者并不相关。”

老教谕章秀摇摇头说,说完又觉得有些不妥,“如此说吧,倘若人有九德,较于他人更易悟得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