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0章 圣道十一品

作者:连山易子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

不过,对他来说不重要了。

他快速阅读。

不久,他回到书架前,又抽出几卷书。

当看完其中一卷,忍不住无声笑了笑,这卷书讲述的乃是圣道十一品。

起初,圣道只有九品,但是后来有人认为,区区九品不足以体现出煌煌圣道的高深,于是生生划分出十一品了。

且,还得到天下人的认可,特别是读书人。

圣道十一品,即:

九品文童

八品文生

七品文才

六品文士

五品文师

四品文相

三品文宰

二品文公

一品文宗

王品文王

圣品文圣

文公于儒家,即为大儒,于法家即为大律或;于墨家即为大墨,于医家即为大医,于农家即为大农……

各家各有叫法。

文王即为大贤,各家皆为大贤。

原本每一品文位皆有初境、中境、上境和大成境四个小境。

但后人把九品划分为十一品后,就造成文相境和文公境只有初境、中境和上境三个小境。

至于文相的大成境,就单独成为三品文宰。

文公的大成境,便成为一品文宗。

并把原来的二品文王和一品文圣,改为王品文王和圣品文圣。

这种九改十一的分品,竟然得到不少读书人的认可,但不少人在习惯上,还是把三品文宰称为文相。

例如,身为大儒之下第一人的安院主,就是文相的大成境,即三品文宰。又如大教谕百里?遥?辖腾驼滦悖?晕??肺脑祝?氚苍褐魑??痪辰纭

但习惯上,还是称为文相,或者说为文相境。

有人认为,九为极,十二为至极,这圣道十一品不上不下的,显得不妥。于是,又提议把王品再分为两品,即贤品文贤和王品文王,或小王品文贤和大王品文王,或小王品小文王和大王品大文王……

又有人认为,十二不是至极,十二是为圆满,十三才是至极。

提议将圣品再分为两品,凑成圣道十三品,以示煌煌圣道的高深。

可惜,后面两种提议,得不到多少人的认可。

但,还是有人在为此努力。

虽然整个葬山书院的学子,皆已开文宫,教习皆为文士文位以上,但是于整个周天下来说,开文宫者依然是少数。

因而,文人地位崇高。

其实从文相、文公、文王的境界名称,以及又把二品文王改为王品,一品文圣改为圣品,就可以体现出来。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