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管宗祥在八十年代的时候拍过一部叫《包氏父子》的电影。讲述一个大户人家的听差佣人老包含辛茹苦抚养儿子,并且节衣缩食培养儿子上学,盼望儿子将来能够出人头地,自己能当上老太爷。
而儿子小包呢,却不思上进,爱慕虚荣,跟随纨绔子弟胡作非为,嫌弃自己贫苦的父亲。
应该说这部电影对贺新上辈子青春期时期的人生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曾经一度也是爱慕虚荣,时常觉得处于社会底层的父母给自己丢人,还时常自怜自艾为什么没有投胎到富贵人家。
但自从在电视里看了这部老电影之后,尤其是看到这位刘昌伟饰演的小包身上的种种劣迹,再对照自己,让自己真的是无地自容,至此以后他就彻底改掉了爱慕虚荣的毛病,同时更加孝顺和体谅自己的父母。
重生之后,他又重温了几遍这部电影,而且入了这行之后,才知道这部电影一开始当时的电影局长认为有丑化中国人之嫌,不许拍,后来在更大一级的领导干涉下,才得以开拍。
而且电影完成后,还曾被戛纳电影节组委会来中国选片时看中,极力邀请参加戛纳电影节,却又因电影局的领导不同意而未能成行。
不过贺新始终认为,如果当时能够成行的话,那么这部《包氏父子》或许就能成为第一部获得金棕榈奖的中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