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校长论坛”话“特色”

作者:瑾握国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每个儿童有平等的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每个儿童都有各自不同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求;学校必须关注学生的不同特性和需求差异;学校应该接纳所有学生并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学校应该提供一种有效教育,反对排斥和歧视学生。

从以上三个方面看,坚持分流教育,确属创建特色学校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值得提倡的,所以二十六中的论文内容具有指导性和普遍意义,可为其他学校借鉴、效仿。

然而,这样的特色也面临现实的种种挑战:

1、教育体制的挑战。坚持分流教育,实际上是教育体制的二元性,存在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两种体制,而且两种体制的融合,是对教育体制的一种解构和重构的过程,重构后的普通教育体制,把每一个学生都看成特殊的,对每个人就有必要进行特殊教育;体制上的融合只是这种全纳教育的前提,更为有效的应该是课程和教学的改革。

2教育实践的挑战。普通学校的教育教学是统一模式:统一课程、统一教学、统一评价,而分流教学就是依据学生对象的不同,以平等的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因此教育实践必须有多样化的课程、教学和评价加以落实,否则难以做好。

3、教育观念的挑战。实行二一分段,高三分流,这种应变机制是很好的一种尝试,但这里要解决人们的观念问题,家长的意向如何?既然把孩子送到你普通高中,是要你培养我孩子上大学、考名牌的,你凭什么让我孩子分流实行就业预备教育?毕业到企业去。不上高等院校,学生不同意,工作如何做?

上述种种挑战性问题,实际涉及对学校特色的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问题。特色不同于模式,特色不是为了显示某种个性、某种新意、某种与众不同而附加的东西,特色是一种品格,一种潜在气质,一种大道无术、大智无谋、大德无名、大勇无功式的不留痕迹、不带标签,不要说明书的自然流露和恒久显现。

曾听一位教育同仁讲过这样的经历:他参与考察过外省的几所学校,有的学校的学生能很有礼貌的跟来访者打招呼,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所有学生;不是随便的、敷衍的问个好,而是停下来,很认真地来做这件事,这给他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该校学生的这种素质表现,就是很有显示度的一个特色。

教育部基教司副司长李天顺在一次讲话中指出:“特色学校的特色一定是根植于学校大多数教师与学生思想之中的东西,一定是对全校学生的终身成长有重要影响的东西。”可见,创建特色学校是一个艰苦的奋斗过程,需要孜孜不倦的探索,需要稳步有序地推进。

上世纪三十年代,社会上有两句流传很广的话,“北有南开,南有扬中”,是对两所中学很高的赞誉。“南有扬中”是指扬州的江苏省立扬州中学;“北有南开”,则是指教育家张伯苓创办的天津私立南开中学。在当今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实施,民办学校如雨后春笋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