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教学论文篮球、学习报与加来道雄

作者:瑾握国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支配下,在高考指挥棒的稳定指挥下,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未有根本性的改观。一切为了考试、一切服从考试,“全解”、“同步”、“强化”、学习报等教辅资料泛滥,教材反被边缘化,教学中一些实验过程、实践环节被忽略。学生在书山题海中疲于应付,学习过程苦不堪言,学习兴趣全无,球场当然是他们最能找到感觉的地方了。这种局面出现,也许是新课改推行者始料未及的。

确实,仅凭学习报这类纸上谈兵的东西,怎能培养出创新人才呢?

加来道雄,创新成才的交响乐

语文课上,学习的课文是《一个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它节选自加来道雄的《超越时空》一书。加来道雄是日裔美国理论物理学家,课文介绍了他的成长经历。“教育历程”不是说他读什么大学考研究生拿学位之类,而是童年的两件趣事极大地丰富了他对世界的理解力,并引导他走上成为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对鲤鱼世界的遐想和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向往,启迪作者走上了科学探索的道路。

当然,加来道雄毕竟是加来道雄。他是物理学的奇才,他能从鲤鱼的水池想象到人类生活的地球环境,由“鲤鱼科学家”对水池以外的环境一无所知想到人类对宇宙太空未知领域的探索。他8岁时就对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死后、其未完成的论文仍摆放在自己的办公桌上的故事入迷,高中时就开始建立自己的原子对撞机,建造实验室。当别的与他同龄的孩子大多在棒球场或篮球场尽情玩耍时,他却在汽车间建造巨大的电子仪器,连他的母亲都为此感到困惑。然而仪器成功产生了比地磁场强2万多倍的磁场。

加来道雄的成才之路不可复制,但他的成功经历能否能给人启迪呢?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出成为创新人才所应具备的条件:兴趣、想象力、好奇心、刨根究底的探索、科学实证的精神等等。

在组织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时,有些方面是比较容易达成共识的,如兴趣、想象力、好奇心等,但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活动、通过实验证实理论这方面缺乏深刻认识。而这,正是我们教育的软肋和弱项。

诺贝尔科学奖美国科学家源何独占鳌头?访美学者严燕来对中美物理教育的比较是——

以实验为基础的“探索物理”式的教学方式,完全取消了教师的课堂教授,代之以学生分组进行的“探索”系列实验。几位教师巡回于各实验小组中间,他们仅仅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在实验中不断生疑、释疑、解疑,但是绝不直接告诉学生结论。相比之下,我们把电阻公式全盘托给学生是何等的易事啊!

结语:让我们荡起双桨

陶行知是人民教育家,也是国人喜欢的大众诗人。他的诗歌和教育名言流淌着划时代的教育理念,在推进新课程改革进程中重温他几十年前的教诲,仍能给我们极大的启迪。

“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用脑不用手,想到做不到;用手不用脑,事情办不好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