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当时,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已有4年了,但合肥分院所在的“董铺岛”还是百废待兴。最大的问题是交通不便。好在我上班后住上了服务楼招待所,不久就搬进了“和尚楼”。平时工作繁忙,很少进城,并不感到有太多麻烦。相反,熟悉岛上环境后,我更爱上了这个地方。我了解到,岛上有安光所、等离子体所、固体所等多个科研单位,当时科学家、研究人员正从北京、沈阳、西安、四川等地向这里云集,是一个藏龙卧虎,大有发展潜力的科研基地。特别是我教初二语文时,一篇题为《哥白尼》的课文,让我产生了美好的联想:作者介绍哥白尼18岁来到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化中心城市之一——波兰旧都克拉科夫,并进入科学和文化的交流中心克拉科夫大学学习;克拉科夫大学学术气氛非常浓厚,许多杰出的科学家都在这儿工作;这样的环境,对哥白尼后来成长为划时代的伟大科学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不禁让我想到,我们这个小岛,未来发展好了,也许会变成“克拉科夫”那样的科学文化中心,造就哥白尼那样的杰出人才吧!
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点向经济建设的转移,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国家实力不断增强,科技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大,我目睹岛上面貌的巨大变化:推土筑坝,蜀山湖大桥建成,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到合肥市的市内交通,而且为小岛增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园区规划调整建设,中岛路(创新大道)贯通,新建智能所大楼,再以湖滨楼巧妙点缀,岛上环境变得优雅了。世纪之交,全岛整合为一体,原先的科研办公大楼装修改造,面貌一新。物质科学研究院,定位更为精准;时任总书记为“科学岛”题字,强化了科学的名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科学岛的建设发展更是日新月异。高端人才云集,“哈佛八博士”齐聚科学岛,传为佳话;核聚变装置“人造小太阳”,举世瞩目;环境光学,老树新枝,独步天下;固体所研制着陆器缓冲拉杆材料,为“嫦娥三号“成功软着陆做出贡献;强磁场中心从无到有,自主研制混合磁体装置,磁场强度创世界新纪录;新近发射的我国首颗高光谱分辨率大气环境观测卫星——高分五号搭载的合肥研究院安徽光机所三台载荷将长期在轨运行,为我国环境污染防治等工作提供重要科技支撑和空间信息服务,提升我国大气遥感监测定量化和精细化水平。现在,精准定位物质科学研究的合肥研究院,己有十多个研究单元,随着体量增加,合肥国家综合科学中心建设的深入推进,科学岛的影响力、辐射作用将越来越大,离我心目中的“克拉科夫”越来越近了。
四
人生倏忽,从82年来岛到2013年退休,30多年过去了;我的整个后半生也“从一而终”,就在岛上这样一个环境中工作和生活,退休时我用四句诗来概括这段人生历程:运交七七间,入岛三十年。育才孟母地,白首青云天。
是的,如果说发端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是一部伟大的乐章,那么,77年的恢复高考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