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几十米,可以直观大坝。坝顶相当宽。近看方知,那上面一台台红色机械原来是起吊闸门的起重机。之后又到大坝侧面近距离察看坝体,高峻壁立,雄伟壮观。可惜雨下得太大,冒雨照了一些像,就乘车回酒店。
下午天放晴,我们乘车去船码头,坐高峡平湖号游轮游览三峡上游库区。行程来回将近两个小时,看到两岸群山连绵,峰陡江阔,这就是***同志遐想的“高峡出平湖”了。随着游船上行,江面渐渐变得狭窄,山峰奇绝,云缠雾绕。有时看看船好像过不去了,但转一个弯,“柳暗花明”,宽阔的航道又在眼前。6月中旬,还不是丰水季节,水际线上有相当一截草木不生的山体,像刀切过一般,十分清晰。船工告诉我,这里水最大时可淹到上面那条线。被淹过的地方,就都草木不生了。看标尺,现在是145米,而水位最高处可达180多米。
游船三层,大多数游客喜欢在顶层。观光,摆pos拍照,惊喜、尖叫声不断,充满欢乐的情绪,留下难忘的一刻。
6月17日,阴转多云。上午7:30乘车去秭归“屈原故里”参观游览。行车将近一小时,来到一处山崖前。下得车来,只见山石青黑,绿草纷披,树木蓊郁,“屈原故里”四个红色大字在崖石上方格外醒目。崖前一片广场,显得开阔有气派。正准备拍照留影,忽听近旁有音乐鼓点之声,原来是“大端午”舞台民俗表演即将开始。人们迅速向这里围拢来。
早就知道,三峡建大坝,秭归县城已全部被淹。如今这里是选址复建的,位置在大坝上游,隔江可遥望大坝。我们看完表演,就乘观光车游览。电瓶车依山就道前行,路左侧连绵的彩色展板不断闪过,展板上展示屈原的生平经历、各地端午习俗、儒家经典故事等等,让人应接不暇。我想,如果时间充裕,从容步行游览观看,那该多好啊!可惜我们为了赶路,只能这样走马观花了。遐想中,车停在一座牌坊前。牌坊上书“屈原故里”四个字,旁有清光绪十二年正月立的两座石碑,分别是“楚大夫屈原故里”和“汉昭君王嫱故里”——秭归出了这两位名人,真不简单啊!
导游告诉我们,由此牌坊后登山,可游览屈原故里各个景点,从后山下,乘观光车返回,一个半小时后,10:20在大门口集合。听说要登山,有些年长或腿脚不便的畏惧了,但大部分人还是选择上去看一看。其实这里算不了什么山,走了不到一刻钟的上坡路,就来到相对集中的景点。我们先参观端午民俗村、江渎庙。江渎庙背山临江,与三峡大坝遥遥相对。庙前一小岛,突出江中,间以索桥相连。这是个观景的好去处。我们从颤巍巍的索桥过去,只见临江观景台上,屈原《离骚》的竹简雕塑,舒展自然。与远处开阔的江景,宏伟的大坝相衬托,显示出一种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气息。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大家兴奋异常,纷纷拍照、摄像,留连忘返。这时有人说,别在这里待时间太久了,前面还有龙舟村呢?于是,赶紧转向,没走多时,在绿树丛中,一只五彩龙头高高探出,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