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的,团体的,耗时多,挺急人,但不得不等。因为隔着伊河,可见对岸大佛窟,台阶护栏,依依杨柳,清清伊河水,独特的龙门石窟的全景图,配上凭栏相依的游人怡然自得的姿态神情,自是到此一游的最好的纪念了。
我们在耐心等待,轮到上那平台拍摄时,采取了用自拍杆自拍的方式。这景物高远粗犷,近处没有清晰的文字,不会留下自拍的痕迹。我们走上平台,相互依靠,对着远处景,近处人,调整各自表情,按自拍按钮,手机屏幕闪动,知道拍成了,拍一张不过瘾,再互换位置拍一张,镜头高一点、低一点再各拍一张。于是赶紧闪开,让后面等着的人呢!拉近镜头,看拍的效果,每张都笑吟吟,好极了。
自拍极富喜感,为什么呢?我想,因为二人世界,旁若无人——虽然旁边都还有人看着,但被忽略了。自己手拿自拍杆,角度、远近,姿势、表情,全在自己手中掌控,不用等别人对焦、按快门,浪费表情。更重要的是,那样似乎有被别人偷窥似的,不如自己完全掌控来得自然,无所顾忌;而且,我们这次刚买来自拍杆,首次尝试自拍,感觉挺神奇,也是喜不自胜的原因之一。
要抢位置的拍摄完,轻松走出来,发现向里靠马路边的一处小广场挺美的。广场中心是一处圆形花坛,居中是牡丹,绿叶中点缀红花,四周是赤橙黄绿青蓝紫各色小花块组成的花带,在这雨后的湿润空气里,显得格外艳丽。人们有在这花坛前留影的,但更多的还是向河对面看,因为河对面正对花坛的,恰是奉先寺大佛窟,石窟正中卢舍那佛坐像清晰可见。坐像前满是人,三道护栏的台阶上还不断有人上下。这不正是我们刚才经历过的吗?有人在向那边照相,我在花坛这边把景象摄入相机。花,人,河,佛窟,远山,这幅画面我觉是到现在照得最美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站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却装饰了别人的梦。”我想到了卞之琳的《断章》诗,太符合这意境了。
如果说,游览龙门石窟这里是高潮,那么,其后的结局、尾声也可圈可点。我们离开花坛顺河边柏油大道往前走,游人殊途同归,也还络绎不绝。路右边有许多石雕塑像,都是历代著名高僧的,因为时间不早,要赶着回去了,也就走马观花一般浏览而已,待看到玄奘高僧像,样子和中学历史书上看到的一样,甚觉亲切,忍不住细看并照了相。原来玄奘法师也是洛阳人,这一路看过来的都是洛阳的古代高僧或在龙门山住持过的法师吧!
果然,走不多远,前面就到香山寺。“洛阳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一看香山寺开头这几句介绍,,就不得不动心了。“你还是要上去看一下吧,我就不上了。”妻也看到香山寺与白居易有关,意思是我这个学文的还是应该去看一看的。
准备上的人其实不多,跑了一下午,时间也不早,许多人望一望陡峭的山顶上的寺院建筑,都和爱妻一样,选择不上了。我没有犹豫,说:“好,你在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