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象耳宣德炉

作者:采花楼掌柜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忧看了看侯亮,“扫你?”

其实两人以前也互相有微信,但随着矛盾加深,侯亮早就把江无忧给删了,江无忧也是一样。

侯亮嗤了一声,亮出了收款码,江无忧赶快给他转了过去。

支付完成,江无忧拿着铜香炉,连话都没说,就直接进院儿关上了门。

侯亮笑了笑:“爸,你说这江无忧傻不傻?咱这都要扔的东西了,还从他那弄了两百块。”

侯铁柱想了想,点头道:“呵呵,这老江家人真有意思,正好,也算清了清旧货儿,要不也得扔。”

“我刚才从网上查了,一个新的才一两百,有的才几十呢,这大傻帽……”

回到屋里,江无忧跟妈打了个招呼,就直接回自己床上了。

他打开手机灯看着那个炉子,从外看到内,从器型看到纹饰,又看了看圈足,不由得露出了笑容。

这铜炉器型非常圆润、饱满,表面上铜质包浆也堪称完美,看颜色深沉,侯家人说是紫铜,其实不然,这应该属于风磨铜。

风磨铜的主要成分是红铜和黄金,所以才呈现紫红色,而颜色越淡说明含金量越高,至于手里这个,含金量显然没有那么高,但年代却是足够到明了。

当年风磨铜是从暹罗朝贡而来,结合明朝宫内的炼铜方式加以冶炼,关于风磨铜的传说可谓不少,有的说是经过六次冶炼,就能达到珠光宝气的效果,也有说经过十二次冶炼后,铜分子因此变得紧致,其实这种说法并不符合现代科学,毕竟如果是这样的话,再多炼几次,不就炼出金子了?

不过现在还是更倾向于冶炼方式的学说,风磨铜是暹罗的一种特殊冶炼方式,经过多次淬炼只是为了保证铜的质量。

由于风磨铜源于暹罗,其实也就是现在的泰国,所以这个铜香炉的双耳为象,象头在上,象鼻自上而下接连炉身,雕刻生动、鲜活,连象鼻纹理都清晰可见,符合明代宫廷工艺的特点。

最后翻过来看圈足露铜处,也就是接触摆放物体的地方,一圈可谓露出了金色,和整个炉身形成明显对比,足以说明铜质为精品级别。

圈足之内有落款,和谢灵运的闲章一样,为篆书字体。

落款只有三个字“琴书侣”。

对于这个落款,江无忧还是有些了解的,曾经他一段时间都在阅读关于宣德炉方面的书籍,而“琴书侣”的落款,并非一般工匠的款,而是名家。

明代吴邦佐是宣德年间的铜炉督造官,也正是他第一批接受暹罗的风磨铜技术,经他手所造铜炉,正是世人眼中真正的制于宣德三年的宣德炉。

而吴邦佐的落款共有三种,八字款、十六字款和三字款。

八字落款内容为“宣德五年吴邦佐造”,十六字落款为“大明宣德五年监督工部官臣吴邦佐造”。

至于三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