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体系更像是成批量的人才流水线,一年复一年的给国家提供一批又一批、源源不断的同标准的优质建设人才;而这些精英,他们知道这种人才流水线的优势,也明白劣势,并不想要自己的孩子被送到流水线上被塑造:
这种流水线上自然会有优质“产品”,毕竟人口基数太大了,但绝大多数,会“泯然于众”——这是个相对的概念,对于多数国人来说,受教育就已经改变了命运,在往上走,而对他们来说,平等就意味着“降级”,这是他们绝不希望看到的。
他们本身就是精英,自然希望自己的孩子依旧是精英,他们对孩子的规划与期待,就算回国,也是管理流水线的人,绝不是到流水线上去工作。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教育资源的私有化、资本化加剧,教育环境愈发恶化,这种情况下,稍微有能力的人,都会打破头的想把孩子往国外送。
五年前,沈诚立与舒眉正式回到云龙的时候,就已经想过直接把她送到国外去,因为那时候太小,实在舍不得,也担心她自身分辨能力太差,到了国外受影响太深,因此打算等到高中。
之后又因为沈墨反对,加上她来到市一中之后成绩步步攀升,让夫妻俩看到了她在国内教育体系里面“冒尖”的可能,才最终同意她继续在市一中读书。
现在,沈墨用成绩证明了她的学习能力。
夫妻俩又开始担心她被这种应试教育固化了思维,年纪又小,才想着让她休学一年,一方面把眼光和思想都从书本、题目里面解放出来,另一方面,也让她脱离校园,进行定制化的影响。
说到底,虽然平日夫妻俩对女儿的教育是“不能自矜自傲”,但对她的未来规划,同样没有想过让她跟普通人那样去上班。
她跟大多数的普通人还是不一样的。
她以后可以继承家业,去管理企业,也可以按照她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个领域深造,这都可以,但实话实话,如今的国内高校,在这两个方面,都教不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