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是一愣,但转瞬之间,就见潘伯英剑眉倒竖,又上下仔细地打量了一下韩颜臣,眼中却尽是怒火。
潘伯英倒还真不认识韩颜臣,虽说韩文忠和潘温同殿称臣多年,又都是封疆大吏,但要说起来,这两位执掌青铜王朝最精锐二军的主将之间,却极为不睦,几乎无有往来。
这件事在朝堂是人尽皆知,不过倒不是因为韩文忠和潘温私人之间有什么深仇大恨,而之所以结怨,归根到底还是因为青铜王朝自身重文轻武,又对武将极不信任所致。
韩文忠和潘温本身都是手握重兵的戍边大将,单独一个,就已经被朝廷所忌,要是这二位相互间关系还不错,没事就来个结党营私什么的,那皇上晚上还能睡着觉吗?
所以自打青铜王朝开国之初,就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凡三军掌兵大将,相互间必定是死对头才行,如此才好互为牵制。
但要是人家两边本来就没什么仇怨那该怎么办呢?
朝廷当然也有办法,其中最损的一招就是断粮草给养,比如静塞师这边到日子要发粮草给养,给兵卒换武器铠甲,结果要么突然不给了,要么给的数量少上一大截,理由就是那边雁翎军急奏北境吃紧,临时调走了大部分给养。
而这次扣了静塞师,那下次扣得就是雁翎军,理由也是一样,如此一来二去,就算当将军的心知肚明,但下面当兵的哪能受得了,故而北境三大军彼此间是素来不睦。
这士卒间如果不睦,就算领兵的将军明知道这是朝廷的制衡之法,但为了不让朝廷对自己有所猜忌,也只能听之任之,又为了获取士卒拥戴,甚至不得已还要推波助澜,转移仇恨,那这彼此之间的关系能好的了吗?
所以韩文忠和潘温虽然相互间倒还都有些欣赏对方的用兵之能,但彼此关系却也不睦,尤其是在三年前,朝廷以犒赏雁翎军为名,将本应供给静塞师的两万匹骏马全送到了雁翎关。
静塞师知道之后,上到潘温,下到兵卒,好悬没炸了锅,心说别的也就算了,但他们雁翎军可全是步兵,要这么多马有什么用?这不摆明是要跟我们静塞师过不去吗?
只不过紧接着就收到消息,言说雁翎侯叛国投敌,家都被抄了,而之后朝廷又把马送到了永兴军,这才平息了这场风波。
而当时对此事最为怒不可歇的就是这位自命不凡的少将军潘伯英,那心里对雁翎军和韩文忠恨的是牙根都痒,当即就向自己爹爹潘温请命,想让潘温上书朝廷,能下令让自己带上一只军马,赶赴北地,誓要擒回叛贼韩文忠。
结果却被潘温狠狠斥责了一顿,潘伯英也只能作罢,但心里对韩文忠依旧深恨不已。
而此刻一听苏祈恩说眼前的就是背国叛逆韩文忠的儿子韩颜臣,潘伯英登时就想起旧恨,是勃然大怒,心说正所谓父债子偿,今天说什么我也要好好羞辱一下他韩颜臣,好出出我心中这多年的恶气。
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