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46川藏进青藏出开始也是结束这是个轮回

作者:苏小宝儿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道214线旁,已在此静静的伫立了160年的西藏境内唯一的一座天主教堂。

这间天主教堂全名为:圣母敬教之佑堂,1855年由法国传教士创建。

教堂所在地百分之八十的村民的信奉天主教。

毕竟雪区的布达拉宫可是佛教的圣地……

这有点让陈晚安觉得有趣了。

当然了,当陈晚安亲眼见到这个教堂的时候也着实笑了笑。

这座教堂充分体现出浓厚的藏式风格,和许多当地民居一样,也是平顶的藏式建筑,乳白色的墙身更显窗台色泽艳这座教堂充分体现出浓厚的藏式风格。

与外观不同,内部装饰呈圆形的西洋风格:哥特式高大拱顶。

明亮的玻璃长窗,两侧天花板上彩绘《圣经》故事,正中央是被钉在十字架上受苦受难的耶稣。

传说当时的雪区****不允许其它教派入侵,传说邓得亮神父直接向当地的政府要求一张牛皮之地,用一牛皮纸地和一牛角水把整个上盐井都圈了进去。

……

当然这种宗教之间的故事陈晚安顶多是看看并不是很感兴趣。

而吸引陈晚安的自然是这里的美食。

盐井美食加加面。

据说吃的不是美食,也不是面,是乐趣。

加加面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相传公元1265年,八思巴接受元朝封赠返回雪区,途经盐井地区,当地以加加面供奉。

为了敬重上师,调和上师食欲,厨师以小碗面敬奉。

八思巴一下吃了好几碗,并大赞其鲜美。

从此,盐井加加面以小碗“加、加”的方式流传下来。

而这个习俗沿袭至今,就有了盐井家家面的饮食传统,尤其过年必须要做。

在盐井餐馆很多,但“加加面”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最受欢迎的就是卓玛的店。

牦牛骨熬汤,青稞做面,每碗面只有一口,来卓玛店吃面的人很多,创下147碗最高纪录的那位小伙是一名骑行者。

在他到来之前,该店的最高纪录是125碗,知道此事后,他便奔着这个纪录来芒康。

卓玛家的店有这样一个规定,但凡破了该店的最高纪录,同行之人所吃的面均免费。

不过,147碗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陈晚安摸了摸自己的肚子,恐怕零头都费劲吧。

据说挑战开始时,卓玛家的姑娘们会放起欢快的藏歌,食客不停的吃,姑娘们就会不停的加面,餐桌上的小石子就是用来记录吃了多少碗面,只要打破纪录,就能免费。

但是陈晚安觉得就算是自己和林清晨顾奈儿三个人一起吃都无法破记录才是。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