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挂,算是郑毅先期拿到的定金。
郑毅将自己收罗的数据导入地形图,没想到自己收集到的坐标也有十来处之多,作为“信使”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大概很多信使就是为了点亮整张地图,踏上了不回头的路。
任何时代,政府项目都是受益颇大的。
郑毅骑上陆行鸟冲入无人的荒野,然后回到灰雾之上重新装备,继续下来赶路。
只要地形支持,不要有那么多山丘峡谷,三百公里不过是几个小时的事。然而现在郑毅的位置是在“地质大阶梯”,又是曾经的神战战场,地形肯给这个脸么!
四个小时之后,天色渐暗,郑毅驶出直线距离不到一百公里,好几次都差点绕圈绕回去,最终决定搭帐篷休息,明天天亮再走。
这一夜倒是十分安静,除了风声喧嚣,并无访客。
翌日一早,郑毅重新上路,翻过一座崎岖的山丘,眼前豁然开朗。一条笔直的硬路出现在眼前,直通天际。
陆行鸟撒开流金属轮胎狂奔,引擎声柔和。
它终于跑出了最经济速度,恨不得引吭高歌。
借着天然的优质路况,郑毅终于在天黑前赶到此行的目的地。
这座避难所已经被放弃了一百年。
林士宏给的资料里表明,这里曾因为命运之手的人员渗透,遭到大规模的基因污染。最终整个避难所的人都被流放。因为人数如此之多,流放方式就不再是驱除出地下城,而是将这座避难所从系统中屏蔽。
从表面上看,它仍是一座普通的避难所。
从进门程序到规章制度,无一不跟真的避难所一模一样。然而因为被隔离,它无法获得避难所之间沟通的最尖端科学技术,以及物力支持。所有不适合地表人类知道的内容,都被远程删除。
这里是个拥有地下城的地表人类聚集地。
从理论上来说,这里的人完全可以继续以前的生活,以生产资料交换的方式生存在避难所生态圈里。然而现实很残酷,没有了近乎高压的统治规则,以及宽松的入城资格,混乱随之而来,这个避难所在十年之内彻底失去了生产能力。
郑毅看到这些资料的时候陷入沉思,当然不是质问体制的对错,而是想到了杜斌所说“避难所极度脆弱”。
它的生存必须要人类扼杀许多人性,坚持机械化思维,才能勉强维持。
现在这座避难所就是混乱的渊薮,被一伙强大的武装力量占据。
因为有能源和水,他们过得十分滋润。主要收入来源是出租不动产的租金收益。生产方面则继承了少许原来的领域电子工程领域。
郑毅来到避难所通道口,看到一个机器人。
这个机器人就是个圆柱体,上端显示器上循环着金城欢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