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四叔,对于大明治下良田的管理,十分严格。
他此次说出来,只是希望,到时候这位户部尚书,不要阻拦就行。
反正,距离土地彻底解冻,开春之际,还有一个月之久。
这么长时间,足够他办理许可证了。
在朱子安与杨思义聊天的这会功夫,朱元璋与朱标俩人,也都过足了稀罕劲头。
随后,一众队伍,浩浩荡荡往城内驶去。
在临走之际,朱子安却是发现,那位杨大人总会时不时的回头,盯着那处培育着甘薯的玻璃大棚,看上几眼。
见此,朱子安脸上露出十分满意的笑容。
或许自己一个人,可能说不动那位四叔。但是,要是加上这位户部尚书,可就说不定了!
晚上,静悄悄的皇宫内。
朱元璋日常坐在御书房内,一丝不苟的批阅着各地的奏章。
户部尚书杨思义,神情不定的走进皇宫,拜见朱元璋。
“十二石的亩产量?”
听完杨思义的话语,朱元璋也是沉静不下来,在宫内来回走动。
最后,仿佛下定了什么决心,一脸严肃的看向杨思义。
“杨爱卿,你说子安所言的那甘薯,真能亩产到十二石?”
“回皇上,臣不敢确定。”
杨思义连忙回道,“不过,小真人从来没有什么大话,因此臣倒是相信,那甘薯,或许可以亩产达到六石左右!”
“那就将那一百亩良田,交给子安,让他试验一番?”
朱元璋缓缓说道。
“皇上圣明!”
杨思义连忙拱手,拜谢。
一夜,除了朱元璋与杨思义俩人,都心神不定之外,便相安无事。
翌日,下朝之后。
心忧那甘薯之事,连饭都没吃,朱元璋便直接来到乌衣巷,朱府。
此刻的朱子安,正钻在书房内,专心绘画着建造工厂内部的那些房间的立面图纸。
因为在这一世,从小到大,便是跟着张真人,学了一些武功。朱子安绘画起来,特别快速。
不用搭借直尺,也能画的横平竖直。甚至,那些线条比例尺寸,也都大小合适,不回有太大的偏差。
画出来的立面图,又整齐还漂亮!
半天的功夫,已经绘制完好几个房间大样。
“见过四叔!”
看到朱元璋急匆匆的进来,朱子安连忙行礼。
“免了,免了!”
朱元璋摆了摆手,便是直接开口问道:“子安,你昨日所言之物,千真万确?”
“皇上所问,可是甘薯之事?”
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