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正所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嘛。
但是大部分明末都有一个倾向:依靠穿越者的认知优势,点亮科技树,发展出先进武器,帮助大明击败清军。
最常见的是研制燧发枪。虽然当时的明军已经有了各种火器,但大炮移动不便,只能用于守城,野战帮不上忙;火绳枪则使用极为不便,在对付高度机动的满蒙八旗时力不从心。
而燧发枪不仅威力大,使用起来也非常便捷,并且只需在当时的工艺上做一些改进就能实现,因此穿越者大多选择了这一途径,依靠这种先进武器逆天改命,拯救大明。
也有更夸张一点的,那就是穿越时直接带了很多现代化武器赶过去助战,比如《扛着冲锋枪闯大明》这本书就是如此,有的甚至是搬个军火库去大明。看这种,最大的乐趣就是个爽,看到主人公杀得敌军狼狈逃窜,心里别提有多痛快。
但是吉晓雅的则完全不同,她提出的办法一点都没有脱离当时的技术条件,而是立足于将现有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主人公充分利用宁锦防线的地利,借鉴现代的海战思想,重新整合明朝的力量,最终击退了皇太极的人马,上演了一幕幕不同于历史的宁锦大战。
这部目前已经有200多万字,李松看罢,感到有点困惑,便在微信里问吉晓雅:“你为何不像别的明末那样,发展先进武器打败清军,而是要费时费力,依靠复杂的战术和配合来取胜呢?”
吉晓雅回答:“难道你不觉得这样更真实吗?”
“没错,确实更符合实际、更可行,但是网络读者只要看了觉得爽就行,你写的都是艰难取胜,有些乏味,缺乏爽点啊。”
“你说得对,我也知道是这个理,但是我瞄准的是将来能改编成电影、电视剧。”
“哦?”李松有些出乎意料:“你的想法很好啊,只是这跟你的写法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系,我来给你分析一下。就说燧发枪吧,历史上经过了几百年的改进,到了19世纪才真正实用化。明末那个时候,想造出燧发枪谈何容易!即便是一个枪械专家,如果孤身一人穿越到了明末,也很难凭一己之力造出燧发枪,更何况主人公多是来自现代的普通年轻人。至于直接将冲锋枪这样的现代武器搬过去,就更不用说了。”
“嗐,只要读者看得过瘾就行,管那么多干嘛?”
“网络这么写当然没问题,但如果改编成电影、电视剧,问题就来了。因为很多观众并不看网络,这种超越历史现实的剧情,他们就很难理解了。”
“哦。”他仔细一想,发现吉晓雅说的确实很有道理。
“现在你明白了吧?如果目标是改编,就必须尽量贴合实际,最好是在当时的条件下,通过动脑筋可以办到的,这样才能被观众普遍接受。”
“明白了。只是这样一来,就特别烧脑,很考验作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