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完呢,后来从你们那里拿的银票,我都存着,没敢用。”
杨国柱斥道:“你的脸皮怎么这么厚?明明是抢,你竟然说是‘拿’。”
顾实汗不敢嘴硬,连忙认错:“是是是,我做得不对,都还给你们还不行吗?只求大元帅能放我的族人一马。”
杨国柱问道:“我那些被你们杀害的兄弟呢?这笔账怎么算?”
“这个……我愿意出钱赔偿。”
朱慈烺和杨国柱对视了一眼:顾实汗的态度确实不错,退赃、赔付,都很到位,让人都快挑不出什么毛病了。
当然,朱慈烺心里很清楚,顾实汗要不是身陷绝境,才不会这么老实。一直到昨天,都还干着杀人越货的勾当,简直是劣迹斑斑。这样的人,哪有那么容易悔改?
见朱慈烺都没有说话,顾实汗小心翼翼地问道:“大元帅,您能宽恕我们吗?”
“我想想吧。”朱慈烺说罢,开始反复斟酌起来。
考虑了好一阵后,朱慈烺确定了两条原则。
首先,和硕特不能继续在这里放牧。这是因为,茶卡盐区已经成了大明极为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必须确保这里的安全。像和硕特这般见利忘义的蒙古部落,如果继续留在附近,无疑是极大的威胁。
其次,顾实汗不能杀。虽然顾实汗严重冒犯了大明,但他刚说了是受多铎的蛊惑,虽然这不过是开脱之词,但在其他蒙古部落看来,未必不能原谅。而且顾实汗今天姿态确实摆得够低,这时如果杀他,会引得其他蒙古部落不服,同样不利于茶卡盐区的长治久安。
想到这里,朱慈烺对顾实汗说:“我可以给你们一条生路,向朝廷建议将你们发配云南,交给沐府看管。”
顾实汗不愿意背井离乡,杨国柱斥道:“让你去哪儿就去哪儿,哪有那么多废话?”
朱慈烺摆摆手,示意杨国柱不要发火,随后劝说顾实汗:“云南四季如春,远胜脚下这片苦寒之地,你们到了那里,只要老老实实过日子,绝对比在这里舒服,到时你就知道我所言非虚了。”
顾实汗无奈,只好点头同意。接着,他让手下全都放下武器,交出了抢去的银票和食盐,还从自己的银票里拿出5万两作为赔偿金。
随后,和硕特近万人被押到茶卡盐区暂时安置,朱慈烺给朝廷写了份奏折,请求将这些人安置到云南去。
这件事至此告一段落,朱慈烺打算回京了。然后,眼下有一个小问题让他很苦恼,那就是袁熙芸总是对他爱理不理。
按理说,他漂漂亮亮地解决了和硕特的问题,要是搁以前,袁熙芸肯定会称赞几句。再不济,他辛辛苦苦跑了一趟,袁熙芸总该问候一下吧?
然而袁熙芸什么都没说,就当他不存在一样,弄得他十分尴尬。
就这样僵持了两天,到了第三天,朱慈烺再也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