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卷第165章豪格背后的高人

作者:风起松岩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东西我们不缺,还是发给那些遭清兵荼毒的百姓吧。”

“大元帅劳苦功高,这些只是区区薄礼,不成敬意。”

朱慈烺见领议政欲言又止,似乎有什么话要说,于是问道:“大人是为平壤的事情来的吧?”

领议政没想到朱慈烺先提起这件事,倒让他有点不好意思,拱手道:“将士们刚经历过一场大战,本不该这个时候来麻烦你们,但平壤危急,大王担心守不住,想请大元帅再接再厉,击退豪格的人马。”

一旁的赵喜松直摇头:“大人,平壤离海边较远,锦州号和战舰都帮不上忙,在这种情况下,我军并无把握能打赢敌人。”

领议政对于明军的战法比较了解,知道赵喜松说的是实情,这时他想起了去年的战事:“听说去年大元帅依托三岔河、浑河,仗打得很不错,连多尔衮、多铎都没什么办法。平壤附近有大同江流过,直通黄海,能不能依托大同江来迎战豪格呢?”

朱慈烺解释道:“那得有适合内河航行的小型战船,然而这次没有带过来。如果派人送来,尚需一段时间。”

领议政有些失望:“难道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平壤失守吗?”

领议政不知道的是,朱慈烺担心的并非仅仅是平壤不靠海,明军得不到水师支援的问题,他还有更深的顾虑。

前些天跟豪格交过手之后,朱慈烺发现豪格确实头脑简单、容易上当。不过这家伙从那以后就变得谨小慎微,不再出战,朱慈烺一时拿豪格也没什么好办法。

过了几天,豪格突然退兵,去包围平壤。朱慈烺刚得到消息的时候,觉得豪格很不明智,因为平壤城墙高大,守军高达数万人,一时并不容易攻破,即便最后攻下,豪格势必会付出很大代价。然而从探马报告的情况看,豪格更多是在虚张声势,每天只是派兵意思一下,稍有伤亡就打起了退堂鼓。

因此,朱慈烺感觉豪格更像是在引诱明军前去决战,在平壤城外的旷野上,明军没有水师支援,将毫无胜算。于是朱慈烺选择了按兵不动,打算观望一下再说。

然而,今天领议政大人的到来,让他悟出了豪格的举动背后,还有一层深意,那就是:就算他不愿意前来决战也没关系,有人会着急的,那便是仁祖君臣,这些人会给他施加压力,要求他出兵与清军决战。

想到这里,他不由得感叹:围困平壤真是一着妙棋,能想出这一招的是个高人。

朱慈烺不相信豪格有这个能耐,他认为应该是皇太极的主意。毕竟,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皇太极肯定很爱护,况且也知道这个儿子勇猛有余,谋略不足,因此免不了经常点拨一下。而从豪格的行动中,处处能看到受人指点的迹象,比如大部分时间,豪格其实非常谨慎,并没有太多漏洞。

想到包围平壤可能是皇太极的主意,朱慈烺更不敢大意。皇太极可是一代枭雄,曾多次给大明、朝鲜造成巨大的损失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