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尽然。”朱慈烺摇摇头:“还有一个问题:清军都是骑兵,而且速度很快,你可不能让他们快速通过山丘远端,那样的话,我们的计划就落空了。你应该设法将敌人堵在炮击区域才行。”
“这倒也是,我该怎么做?”
“你的人马过了炮击区域后,要不怕牺牲,掉转身来朝清军放箭,阻挡清军前进,将敌人拦在炮击区域内。”
赵喜松明白:这样的话他的手下将伤亡很大,但是为了达到最好的炮击效果,他必须这么做,于是点点头:“明白。”
商议已定,接下来两人花了一天时间,找到了两处合适的山丘。
随后,朱慈烺去了一趟汉城,得到了仁祖的支持。回来后,他下令明军立刻开始行动,将锦州号上的200多门大小火炮全都拆了下来,搬运到了选定的山丘后面埋伏起来,还进行了演练。
上次的时候,只动用了锦州号一个侧舷的100多门火炮轰击敌人,这次则是将两个侧舷的所有火炮都搬来了,而且摆成一个长条,前后长达2里,范围远超一个侧舷的长度。这样一来,清军长长的队伍将“均匀”地遭到炮击,损失会特别惨重。
准备工作完成之后,朱慈烺提出让赵喜松留在朝鲜,除了围剿清军余部,还要和郑成功的水师一起,防范清军再度入侵。
赵喜松有点不乐意,他希望打完这一仗后能返回三岔河口,参与进攻沈阳的战斗。经过朱慈烺反复劝说,赵喜松才答应了留下来。
到了今天,朱慈烺的所有筹划基本上都变成了事实,赵喜松对于大帅唯有佩服和不舍。
对于锦州号来说,没有那些炮,锦州号就是没牙的老虎。所以大战刚一结束,郑成功就派人将火炮都搬回到了锦州号上,重新摆放好。
随后,朱慈烺来到海边,登上了锦州号。这艘巨舰扬帆起航,将他送回三岔河口。接下来,按照朱慈烺对仁祖的承诺,锦州号又返回了朝鲜,和赵喜松部一起共同承担保护之责。
祖大寿见到朱慈烺,如同久旱逢甘霖:“大帅,你怎么过了这么多天才回来啊?”
朱慈烺将朝鲜那边的战况介绍了一下,众将都表示理解。
随后,朱慈烺问起这边的情况,祖大寿叹道:“这几天,我们已经损失了2000多人马。”
朱慈烺感到痛心:“怎么会这样?”
“大帅你是不知道,清军尝到了甜头之后,胆子越来越大,不断加大了炮击力度。我给你的信上写的是每天伤亡200多,然而信发出后才过了两天,就上升到了400多。”
朱慈烺深感惋惜:这些将士们连一个敌人都没消灭就伤亡了,实在有些不值。
他感到诧异的是:满清肯定缺乏制造炮弹的原料,要不然的话,清军冬季的时候肯定会一鼓作气,拿下第一座城堡了。可是最近怎么又弄到原料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