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遮蔽了双眼,完全失去了理智,以至于做了一件大蠢事。
见旺吉努愤怒地四处张望,达素生怕被发现,连忙溜回了搜查的地方。
随后,达素假装什么都不曾看见,督促手下加快速度。他心里很清楚:要找的人已经出城,搜查不可能有什么结果,还不如快点搜完了事。
达素正在沉思,旺吉努忽然转身指着达素:“皇上,我怀疑这件事是他干的。”
达素醒过神来,反问道:“你说这话有什么依据?”
“当然有。我问过了,当时你正带着手下,在附近搜索朱慈烺。你看到我要立功了,心中嫉妒,于是朝我放箭,我说得对不对?”
听了旺吉努的话,皇太极和满朝文武都觉得很有道理,无数道严厉的目光投向了达素。
达素考虑了四个时辰,早已有了心理准备,他反驳道:“我当时确实是在附近,但我手下有300号人,你凭什么断定是我干的?”
众人一想也对,旺吉努中的箭是普通清兵都有的,也就是说,达素手下的300人也都有嫌疑。
其实,以达素的机智,他怎么可能将刻有自己名字的箭射向旺吉努呢?那不是立刻就现形了嘛。达素身上也携带了不少普通的箭只,从中拿一只出来就是了。
“这……”旺吉努一时语塞,但又不甘心就此放过达素,于是提醒道:“即便如此,你还是脱不了干系。”
“我这里有一份证据,可以证明此事与我无关。”达素说着,掏出一样东西。
皇太极接过一看,是朱慈烺写给崇祯帝的奏折,上面列举了祖大寿、郑成功等人的功劳,请求大明朝廷予以嘉奖。
皇太极冷哼了一声:“这个朱慈烺,还真以为他赢了,这么急不可耐地请功。”
达素接过了话头:“陛下,这份奏折可以证明,我当时一直在搜查附近的屋子,好不容易才找到朱慈烺的住处。朱慈烺被我们惊动,连奏折都来不及收好,就匆忙逃跑了。”
众人点点头:看来达素可以洗脱嫌疑了。
其实,如果仔细推敲,就会发现达素的话有漏洞:虽然达素出示了奏折,但并不能证明他中途不曾离开过搜查现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另外派人去调查一下,就能知道达素有没有“作案时间”了。
然而在众人看来,达素纵然有嫌疑,也只有301分之一的可能性,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加之达素是牛录额真,以前立下不少功劳,因此众人倾向于相信达素提供的“证据”为真,没人再去刨根究底。
皇太极也是这么想的。他虽然痛恨内贼,但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处罚谁的,于是他给达素下了个命令:“内贼看来就在那300人当中,你一定要把这个人揪出来,以正国法。”
达素连忙表示遵命,随后提到:有一名炮手为朱慈烺提供了住处,该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