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祖大寿开始往密室灌水以来,明军就再也没有遇袭过,沈阳渐渐安定下来。
明军随即抓紧时间修复城池和房屋,百姓也开始回流,让这座城市恢复了不少生机。
与此同时,沈阳以南的清军逐渐撤回北方,他们必须从明军的城池链条中穿过,明军见状自然不会客气,毫不留情地进行阻击,给撤退的清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崇祯十五年的霜降时节,辽东秋意正浓,沈阳以南的国土全部光复。朱慈烺高兴地拿起笔重写了一份奏章,向朝廷报捷,为将士们请功。
他重点强调了杨国柱、郑成功、祖大寿、白广恩、马科、曹变蛟、赵喜松、郑鸿逵、王朴、唐通等人的功劳,希望朝廷能授予他们爵位。
这个名单里没有洪承畴、吴三桂。其实前年的战斗中,洪承畴对他帮助颇多,吴三桂则表现得中规中矩,功劳不在马科、曹变蛟等人之下,但一想起在原本的历史上,两人都是大汉奸,朱慈烺就难掩心中的厌恶,只能说声对不住了。
办完大事,还有一件小事,那就是向将士们解释一下袁熙芸的事情。
他特地将明军将士召集在一起,告诉大家:徐传斌为明军做出过很大贡献,但是他没法为救徐传斌付出过高代价,为此袁熙芸不得不跟清军私下接触,试图救出徐传斌。这些都是袁熙芸不得已而为之,她并没有向清军透露任何情报。
至于袁熙芸掉入陷阱后,他出动1万将士前去营救,是由于他当时不够冷静,导致了误判,袁熙芸并没有任何责任。
朱慈烺说完后,将士们反应很平淡,似乎并不感兴趣。
众人散去后,祖大寿告诉他:“大帅,事情已经过去了3个多月,再说仗已经打赢了,大家都不愿意再纠缠这件事了。”
“哦。”朱慈烺很关心一个问题:“那他们对袁姑娘怎么看?”
“放心,就算他们对袁侍卫有什么不满,看在你的面子上,也不会跟她计较了。”
朱慈烺对这个答复并不是太满意,不过随后几天,他发现将士们对于袁熙芸的态度确实有所好转,他这才释怀。
这天,趁着天气晴朗,他和袁熙芸一起,分别来到徐传斌和宋德成的墓前,将打败满清、收复辽东的好消息焚香以高,希望两人在九泉之下能够瞑目。
回到城内,朱慈烺发现有两个人正在等他:郑成功和赵喜松。
原来,按照朱慈烺的命令,赵喜松刚刚驻守辽阳,郑成功则率领沈阳号、锦州号盖伦船,以及10余艘战舰进驻旅顺港。
两人已经好久没见到朱慈烺了,今天相约一起来看望大帅。
朱慈烺很高兴,设宴款待二人。酒酣耳热之际,赵喜松抱怨道:“大帅不够意思,打沈阳时也不叫上我,把我丢在朝鲜无所事事。”
郑成功也有些不满:“打沈阳,水师发挥了很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