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出最新的货单,任小伟开始挑选起来.....
其实这些货是不是名牌很容易就能看出来,越是低端的产品,留给卖家的利润就会越大。
像上中高端的,给商家的利润几乎都会被控制在百分之四以下。
相比较将利润给他们这些卖家,人家更乐于拿着大把的钞票去铺天盖地的打广告。
什么喝某某我只喝某某,
不是所有某某某都叫某某某,
我去,宁愿花几千万买个一分钟时长的广告,也要将零售行业的利润逼迫到百分之一?
一百块,赚一快?
这就是上游在赤裸裸的欺压下游,将零售行业压在地上摩擦就问你能怎么样。
我们打广告让所有人都知道只有买我们家的产品才最有牌面,你们家店铺没有只能证明店铺档次和我们不匹配。
对很多品质不错的产品自然而然的将人家划归下等,对待自己的合作伙伴零售行业,将利润压到极致。
结果又怎么样?
十几年的时间除了这几个比较活跃的品牌,再没有诞生出可以和其相抗衡的新品牌。
而这些品牌吃惯了套路带来的丰厚利润,连生产的产品在相当长的时间都没有丝毫进步。
而那些我们从小到大都耳熟能详的品牌,渐渐也都沉沦在了这些铺天盖地的广告浪潮之中。
金杯,银杯,活生生的打败了我们心目中的口碑。
想了想,他将这几个吃相难看的品牌直接划掉.....
任小伟自身就是做超市的,为自身考虑没什么问题吧?
何况如果整个行业的利润都被压迫在特别单薄的情况下,对今后也是一件极不利的事。
有顾客只要那几个牌子咋办?
他们可以给人家推销其他的呀,反正论质量他们心里明白一点不比那几个品牌差。
广告费这种东西吃肚子里味道未必会好,换换口味不挺好么?
再不行他们还可以找几个代替品,论品牌,论质量,绝对不属于那几个牌子的行不行,用实话和顾客讲最少大多数都会理解的。
有人只认那些牌子怎么办?
能干什么,钱不能自己全赚了吧.....
五万块钱还是能买很多货的,拿着去刘佳伟那里都可以用订货的方式买个中等优惠的折扣了。
一次性全部拿成货那得多少啊!
任小伟挑挑拣拣选了三十几样,然后又交给朱小雪....跟着又传到徐燕手里,最后又打电话问了梁晓彤的意见。
最后通过电脑将单子直接发给小武。
钱他已经让小雪去银行一次性倒了过去,五万块,啧啧,好大的手笔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