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服务设施,开展各类惠民展演展示活动,加大提供数字文化服务,苏州市把文化“种”到了群众生活里,进一步提升着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要成就。
一项项公共文化领域重点改革任务加速推进。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坚持保基本兜底线,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全国省、市、县三级普遍制定了实施标准或服务目录;创新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全国有406家公共图书馆、394家文化馆、1051家博物馆和95家美术馆进行了试点探索;同时,积极推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统筹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等改革任务,在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创新公共文化内容和方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今年“五一”小长假,各地游人如织。在北京一家企业上班的马宁宁和家人来到南京夫子庙景区游玩。在她看来,旅游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只要有时间,她就愿意出门走走,看看不一样的风景。
和文化一样,旅游也是能够带给人们美好体验的活动。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居民收入显著提高,国内游市场开始形成。随着双休日制度、黄金周的施行,百姓不仅有钱还有“闲”,国内游市场逐渐展现强劲发展势头。据统计,2018年我国人均年出游已达4次,进入了名副其实的大众旅游时代,旅游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必需品。
“十三五”以来,紧跟消费升级趋势,瞄准游客需求变化,一项项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政策文件密集出台。各地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迸发出发展全域旅游的源源动力。旅游景区、度假区建设成效显著,旅游新业态、新产品不断涌现,研学旅游、体育旅游、中医药健康旅游、邮轮旅游、冰雪旅游等快速发展,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也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出游需求。
新型业态不断涌现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万亿元,占gdp比重达4.5%,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4.5万亿元,占gdp比重达%。数据表明,文化和旅游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电影和出版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面对****疫情的严重冲击,我国的电影产业在全球率先复工复产,推出《我和我的家乡》《金刚川》《夺冠》等一批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优秀影片,全国总票房达亿元。出版产业推出大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出版物,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多层次精神文化需要。据统计,2019年全国共出版图书、期刊、报纸、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亿册(份、盒、张)……
与此同时,新型文化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