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明作为锦衣卫老大,自然在锦衣卫内部产业中所占份额最大,这次受损,自然也是他最大,他对倭国自然也最为痛恨。
“臣也附议!如今看来这仗是一场很划算的仗,出兵不多,花费的军饷也就不多,但若真能促使倭国多开几个通商口岸,那增加的国库收入则不是一笔小数目!不说别的,每年商税就能增加不少。”
李国祯也跟着说了起来。
张凤翔因此也笑了笑:“臣也附议!谈之前终究还是震其胆为好。”
“甚好!”
朱由检笑着站了起来。
朱由检不得不承认,在这种没有保守派与中立派大臣的廷议上,决议的事总能出奇的顺利,并且也能符合自己的意图。
显得君臣和睦。
这就是彼此利益一致的原因了。
“枢密院立即根据锦衣卫提供的各类情报和我们的目的准备拿出一个作战方案来,包括前期舆论的准备和民众的引导,以及后面派兵多少,武器装备以什么为主和战争目的等。”
朱由检对相当于后世总参谋部总参谋长的枢密院枢密使刘肇基说了起来。
“臣遵旨!”
刘肇基立即回了一句。
接着,朱由检又对蒋德璟和张凤翔说道:“眼下各方面都要用钱,我们这次打倭国江户等沿海城池的决心虽然定了,在不影响将士积极性的情况下,但军费能少支出还是尽量少支出,也尽量让整个大明的民众可以参与到帝国的每一次征战中来;
所以,朕决定发行战争劵,你们俩负责一下,告诉帝国所有士民,凡购买此次战争劵者,将来对倭胜利后所得战利品与赔偿款中的公款部分皆可以按照战争劵持有数量进行分红。”
“当然,如果败了,投战争劵之士民就得朝廷共同承担战败的损失。”
朱由检接着又说了一句。
在场的大臣们听后皆互相看了一眼。
尤其是张凤翔和周遇吉、刘肇基这些和帝国军政直接产生关联的人。
因为如果真要用战争劵的形式,让大明帝国更多的人参与战争所获利益的分成,那无疑意味着一旦战败,他们这些战争指挥者将不对为战败付出更大的代价,因为民众会因此更加不能容忍帝国战败。
但在场的大臣们都明白用这种方式发动战争的确可以节省大量国库支出。
所以,蒋德璟先回了一句:“遵旨!”
张凤翔也不好反对,也跟着回了一句:“遵旨!”
在这之后。
大都督府枢密院的佥事们即相当于后世的参谋们便开始制定关于出兵倭国的作战计划。
同时。
内阁开始授意礼部的《大明日报》大肆报导倭国屠杀大明商民的新闻,甚至还让听话的一批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