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儿子荀蕤后来在东晋任尚书左丞,也很有名气。
不过,与荀崧、荀蕤虽然有名,但与其女儿荀灌娘相比,还是要差了不少。十三岁幼女孤身突围救宛城的故事在五胡乱华的历史上,被传为佳话,荀灌娘的事迹,也被晋书记载,称其为奇女子,求诸古今史乘中,没有看到过。
周处兵入颖川,与荀崧一番叙谈之后,遂以举荐的方式,向赵广推荐荀崧这个人才。
赵广对荀家这个汉末以智谋之士出名的家族,并没有多少的恶感,荀恺之所以被杀,完全是因为这个号称“司马虎子”的家伙太过自高自大的缘故。
荀崧投汉,代表着荀氏这个魏晋时期举足轻重的家族最终选择了汉国。
赵广对此自然欢迎之至,荀家子弟遍布各地,就连当初在阴平相遇的荀诩,究其祖籍,也是颖川荀家出身。
得到赵广的赞许和重用,荀崧感动交加,为表忠心和能力,他立即向赵广献了一条计策。
徐胤所部人马之中,江夏郡、颖川郡参军的人居多,这些兵士的家乡现在由汉军控制和占领,要是汉国能够发动徐胤军士兵的父亲、亲人,向其修书、传信,则徐胤这一部晋军不用汉军攻打,就会四散逃亡,土崩瓦解。
荀崧这一计策能否成功的关键,就在由谁来说服那些晋军士卒的亲人,不熟悉两郡情况的人肯定不行,没有信誉的人去游说也不行。
这么一排除,最为合适的人选也就呼之欲出了,除了荀氏家族等一些大族的子弟外,其他人选很难胜任。
“景猷,你以后若是有女,朕赐其名为灌,荀灌,记住了。”在荀崧离开洛阳返回颖川之际,赵广向荀崧叮嘱了这么一句话。
荀崧此时才二十岁,儿子荀蕤刚刚出生,女儿还没有,他对赵广这句话颇为迷惑,也不知道赵广怎么断定自己肯定有女儿。
传说中,赵广现在对女人有些饥不择食,莫非是看上了自已的女儿,可是,临离家时,荀崧也问过了,夫人和侍妾的肚子都无有孕的迹象。
等回到颖川家中,荀崧终于想通了,既然大汉皇帝让自己早生女儿,那就夜里卖力点,争取早早的生个女儿,就给她取名灌娘就是。
——
汉大业二年,九月。
在赵广的命令下,汉国博闻司开始加大了对江夏、颖川、汝南等地的舆论宣传力度,荀崧也是使出了浑身的解数,以自己父亲荀頵为徐胤谋士、而自己为汉国效力为例子,游说起徐胤晋军将校归顺汉国。
仅二个月时间,徐胤好不容易收编和聚拢起来的二万人马,就散去了一多半,只剩下不到四千的亲信将卒跟着徐胤逃到了合肥一带。
晋军围攻洛阳的二路大军,被荀崧以兵不血刃的方式瓦解掉一路,另一路的晋将苟晞闻知徐胤逃跑了,吓得立即领军回转开封,准备依托坚城作固守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