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板鱿鱼”“铁板三鲜”“软炸虾仁”等等,活的海鲜根本没有。
老谭把目光瞄准了国道上每天跑两趟的省城至通辽的大客上,先和他们谈好,从省城给捎带海鲜,正常给运费。大客司机爽快的答应下来,因为客车都是私人承包的,能在不拉人的情况下还能挣到运费谁不愿意干。
然后和省城海鲜行的老板联系好,自己要什么海鲜叫他们提前准备好,第二天送到长途客运站交给大客司机,大客在返回的时候直接就带回来了。一共三个小时的路程,鲜活海鲜打上氧气之后能活八个小时,根本没问题。
货源问题解决之后,着手解决店内养殖问题。在酒店前面的鱼缸上加了两组海鲜缸,专门养海鲜。还设计了贝类池,准备养一些小海鲜:花蚬子、毛蚶、文蛤、扇贝、赤贝之类的,这在甘旗卡也是首创。
在装修一楼大厅的时候老谭要求加一个舞台,袁姐一开始没明白什么意思,等老谭说完之后才恍然大悟。
大厅不大,能摆二十桌,同时容纳二百人就餐没问题,如果当会场的话能容纳四百人。老谭以餐饮人的眼光看出大厅以后的商业价值。
这是一个多功能宴会厅,正常营业的时候用屏风隔开是就餐的雅座,有宴会的时候把屏风撤掉就可以接待。
舞台设计的功能全一些,既可以主持婚礼,还可以做培训用的讲台、开会的时候还可以当主席台用。这样可以接待不同的宴会,能够赚钱。
他考察了街里几家大的饭店,都有宴会厅。但每家宴会厅的装修设计都十分简单,虽然也有舞台,但没有ld大屏,音响设备也不完善,只是有个话筒能讲话,背景常常是拉块红绸布,上面挂满五颜六色的气球。然后再拉上一个红条幅,写上宴会的主题就可以了。
装修风格还停留在九十年代中期。
把这里的大厅设计成现代实行的,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远远超过街里的饭店,会增加不少收入——散客也许嫌乎远不愿意过来,但是但事情订酒席都希望找一家像样的饭店,无论是在场地上还是饭菜上都希望整得好点,不丢面子,也就不在乎多走二里地,并且这里的停车场够大,宽敞,随便停都行。
有一个像样的大厅能接待不少婚宴、会议、寿宴。
并且酒店上面就是客房,在这里举行婚礼娘家人可以直接住在客房,不但省事,还方便。另外这里肃静,没人打扰,适合开会。来这里开会不能开完会就走吧,咋说也得吃一顿。要是一天开不完还有住处,住在这里第二天接着开,不耽误事。
既然散卖打不开局面,可以在宴会和团餐上做文章,也是一条生财之路。
袁姐愉快的接受了老谭的建议,并且感触地说老谭就是她的福星,有他在啥都事半功倍。
在这里我们简单的介绍一下袁姐。
袁姐,袁桂芳,省城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的孩子。从小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