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俩儿总在一起喝酒。两家都养羊,把羊群混在一起放,今天你家吃点差样的到你家吃去,明天我家包饺子了喊你一声,处得非常混合,都没啥说道。
亲戚就是这样,走动起来是亲戚,不走动就是个名,亲姐妹也是如此。
老谭来到炕前,拖鞋上炕挨着母亲坐下。
“妈,你今年身体好吧?”老谭问。
母亲说:“好,我没啥毛病,能吃能喝的。”
“那就好。”
坐在炕里的大姐说:“咱妈身体可好了,啥毛病没有,比咱们体格都好。”
母亲说:“可不好咋地,一天去了吃就是睡,啥活不干,竟养体格了。”说完了问儿子:“听你五姐说你在省城买楼了?几楼呀?”
老谭回道:“嗯,买了,五楼。”
“五楼?那可够高的,上下不方便,咋没买个一楼呢。”母亲显然对五楼不满意。
大姐笑道:“五楼挺好,这回你儿子买楼了,别再闺女家住了,去你儿子那吧。”
母亲摇摇头说:“不去,岁数大了,哪也不去,那楼房住不习惯,哪敢咱家这火炕好,再说还是五楼,上都上不去。”
老太太的话把全屋子人逗笑了。
五姐婆婆开玩笑:“我说亲家,你都在农村住一辈子了,还没住够?不去你儿子那住两天?”
母亲摆摆手说:“不去,哪也不赶家好。那城市咱们老年人住不习惯,没看现在不少到农村买房的吗,城市不行,住人的话还是咱们农村,空气好,水干净,晚上还能看着星星,那城市埋汰,到晚上连个星星都没有。”
“亲家婆,你知道的还挺多呢。”五姐婆婆说。
“电视新闻不天天说吗,我是没去过城市,在电视上也看着了,不咋地,密密压压的全是人,除了人就是车,闹懆懆的,哪赶咱农村,肃静,没那些车,也安全呀。”
老太太的话再次把大伙儿逗笑。
不一会儿老谭二姐夫骑着摩托车驮着二姐来了。现在老谭的五个姐姐家就二姐家没买轿车,其余四家都买了。二姐家两个丫头,老大十年前到省城打工,跟着老谭干,处了对象,已经结婚成家,并有了孩子。对象是省城的,现在两口子开超市。老二在省城读大专。
两个丫头很优秀,准备过几年把父母接到省城去,所以就没买轿车,加上老谭二姐夫也不会开。
现在农村的日子好过,只要勤快不懒,日子都行。日子好,出去打工的就少了,家家也不缺孩子挣得那点钱。
日子好,生活水平提高,相对应教育程度也在提高。老谭他们那代人念高中的寥寥无几,几乎都是初中毕业,还有一部分只读完了小学。现在不念高中的都少,考上大学、大专的不在少数,有的已经出国留学了。
吃饭的时候一大家子人,分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