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客群作为过渡。但更多精力打造数码相机品牌,抢占记者、影楼等行业先机。具体做法就是用并购的相机和镜头品牌打造高端胶片机市场,打开市场知名度,顺势推出自有品牌的数码相机,并利用搭载的德国品牌镜头,增加消费者的认同度。
摄影爱好者往往对镜头的品质更加情有独钟,选择购买时,镜头的吸引度,占购买原因权重超过了相机本身。全球只有一个例外就是徕卡,但徕卡品牌的价值其实也来自镜头的优异。
马由的专机直接降落到德国法兰克福机场。他将在这里和德国几家相机企业进行会谈。
文勇和sms公司已先来到了法兰克福等候。在机场接到马由后,文勇便波不急待,汇报了几家交易对象的资料。
“马董,我不是摄影爱好者,以前只听说过德国的光学镜头和相机不错,通过这次获得的资料,才发现这里简直是世界光学和摄影界的圣地呀。优秀的的镜头和相机品牌太多了。”
“嗯,不过抛开民族情绪不论,倭国的相机发展道路,才是市场之王。”马由有些感叹地说到。
“不会吧,我看稍微喜欢摄影的人,都梦想拥有德国的相机呢?”
“那是之前,用不了几年,相机市场就会被倭国相机全面占领。其实你现在看一下销售量、分析一下用户群体,或简单看电视转播的画面,所有体育赛场记者用的相机,哪里还有德国相机的身影了,清一色的倭国品牌。而且这个趋势会加速。好了,介绍一下几家收购目标的资料吧。”
“好的,第一个目标,是马董你交待过的福伦达相机。这个品牌至今在勉强维持中,几乎没有什么起死回生的希望,收购难度不大。福伦达可谓是一代传奇,从事光学事业最早可追溯到1756年,至今拥有240年历史,1840年第一款相机面世也有156年。期间从福伦达出来的两位高管,创建了著名的禄来相机品牌,也成为一代经典。可见其实力和底蕴。1956年,无奈被蔡司伊康公司收购,但他们在光学镜头巨头蔡司里面非常尴尬,直到70年代初准备复出,结果72年蔡司宣布放弃相机生产。”
“于是沉沦已久的福伦达商标及生产设备等,回到了原福伦达出来的员工企业佛兰克&海德克(罗兰)公司手中。但禄来相机日子也不好过,1981年,罗兰倒闭。福伦达再一次转让给徳国流通企业家布鲁斯福特,但风光不再,复兴无望。布鲁斯福特也愿意转让,条件也不太高。”说完,文勇递过来一份对方的报价表。对方期望值的确不高,只有1000万米元。马由未置可否,示意文勇继续介绍。
“我觉得收购福伦达,还是很有价值的,他们创造了很多著名的镜头,例如collinear、heliar、skopar、apo-lanthar等,其中skopar与蔡司的“鹰眼”天塞(tessar)镜头相媲美。apo-lanthar更被成为神镜。市场一旦出现便会被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