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欧洲印象

作者:中帝人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找了出来,让他好好乐活了一阵。

法国高速公路行驶,有一个非常不便的问题,就是不远的距离就有一个收费站,在法国南部甚至10公里左右就有一个收费站。估计是谁建设谁收费。

可为什么不统一收费,私下再“分赃”呢?这个政策就苦了驾驶员。可能因为收费方也觉得这样给驾驶员带来了很多不便,于是有的收费站设计了一种类似漏斗形状的投币框,驾驶员像投篮一样,往里面抛硬币,效率比往收费机的小缝里塞硬币快了许多。

下午5点抵达距离巴黎市中心约30的郊区,终于见到了车辆的长龙。仅200万人的城市,却散落的面积巨大。基础设施却没完全跟上。30公里一直就这么缓慢地走走停停。直到太阳落山、路灯亮起才进入了市中心。

两天游览下来,这座城市可谓是冰火两重天,给马由留下的印象极为深刻。既有光鲜亮丽的香榭丽大街,又有破旧狭窄的小街小巷;既有富丽堂皇的宫殿建筑,又有摇摇欲坠贫民小屋;既有时尚达人又有小偷小摸。

总之,这里是一个极为矛盾的城市。但也是英法为代表的后殖民时代的缩影。

结束法国行程后,他又驾车进入了比利时、荷兰、德国、奥地利、瑞士

……

这时,马由已经在返回英国的飞机上。西欧一行的片段,还时不时在脑海中浮现:

月亮湖畔小旅店,他欣赏了茜茜公主留宿痕迹;

世界最美乡村阿布巴赫小山村,他用脚步拓印了每个角落;

最美小镇哈尔施塔特,他看着人骨堆砌的教堂,体验另类的祭祀;

世界遗产圣米歇尔山,他穿行在房屋砌筑成的山城中间;

维也纳的音乐厅接受世界级音乐的洗礼;

欧洲粒子研究中心,他欣赏着来自世界6000多名科学家的奋进……

一个电话,让他不得不立刻终止了行程。

不过,的确应该暂时停下这种悠闲的时光。欧洲最深的印象,就是像极了他的故乡蓉城,很早前就有“少不入川”的古训,现代应加上“少不入欧”。这里的人太悠闲,高福利带来了人们懒惰的性情。在这里,时常可见那些拿着高薪的蓝领工人,手中工作还没有完成,时间一到,丢下工具就下班。

这样的环境,很容易消磨他的斗志。毕竟他的事业才起步,他不能逍遥在这种温柔乡里不得自拔。

1995年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巅峰,美日英法德五国gdp达万亿米金,占全球60.4%。苏联解体了,华国才改革开放不久。放眼全球全无竞争对手,以米国为首的欧米国家可谓意气风发。

1995年人均gdp倭国44239米元、德国30881米元、米国28965米元、法国25635米元、意大利19983米元、英国18878米元。其中最少的英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