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大部分参会者都极为认真,不是程序化参会。星儿还将扫描结果告诉了他,说许多领导的笔记,记录得还很详细。刘副总也陷入沉思的状态,看来有些观点对他有所启发。
见状,马由也就放下心来,自己的一番苦心及周祥的准备没有白费。喝了一口矿泉水,让参会者大脑有一点休息时间,再度开启演讲模式。他的声调不急不缓,但抑扬顿挫,突出重点,洋洋盈耳。让本应是较枯燥的学术性报告,好似讲述美好的故事一般,娓娓道来。
第二部分主题是讲述环境污染和发展的辩证关系。
这也是他不得不吐为快的议题。华国很长一段时间,地方官府都是秉承“先发展后治理”的思维。的确,有些条件不好的地区,好不容易招商引资过来一家企业,有可能让当地百姓脱离贫困。但这家企业的污染极为严重,究竟是先让百姓解决温饱,还是坚守保护环境的原则。是摆在许多地方官员面前的难题。在资金、科研水平等不足的情况下,地方官府的确也没有太多办法,做到环境和发展的平衡及协调。
报告还提到了城市发展定位的问题。马由拿京城作为实例分析。做出了未来10年,就“可能”出现长时间雾霾、沙尘暴,以及缺水、交通堵塞等城市病。这时提出这个问题,有些危言耸听,但各种数理模型推论,无论是机动车数量达800万辆、还是各种原因导致的污染,让人不得不正视这个预测。
华人从来都要讲面子,才有了绵延不绝的形象工程。然而首都的未来若是严重污染的状况,华国的经济再怎么兴旺磅礴,也是难以接受的局面。
到那时再治理,花费巨大、周期漫长且不论,还难以治本。前世就只得出台在临省北河再建京城副中心。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花费可研总投资为2289亿国币、实际投资超5000亿进行南水北调工程。
他建议,尽快科学规划京城的城市建设。赶在全国大建设启动前,规划先行,杜绝简单粗暴的摊大饼城市模式。在京城周边地区,规划多个城市组团,各组团之间、与中心城区之间,保持3-5公里绿化隔离带,主要风向外围5-8公里森林隔离带。这就是公园城市的规划理念,也是预防污染比较有效的方法。
尤其应明确城市定位,将主城区的功能简单化,只作为政治和文化中心。而在首都圈的非主要建成区,才可规划无污染的生产性产业园区。甚至整个首都地区,都不鼓励有生产型企业。
严控驻京办事机构,降低城市人口密度和总量。他拿自己的蓝星集团为例,去年刚在京城设立公司,今年才准备大力投资,但已形成规划,未来10年内,就要迁移到其他城市。主要是规避这里的交通、住宿、人工等各方面综合成本居高不下的状况。
总之,通过合理规划、综合治理、降低人口密度,减少京城规模,迁移制造型工业。从根本上减少雾霾、沙层暴等污染状况。
为了强化表述他预判的准确性